2016年
财会月刊(5期)
财务·会计
经济新常态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内部控制及管理模式

作  者
谭 超1,赵丽霞2(副教授),张 岚3

作者单位
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42; 2.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呼和浩特010018; 3.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呼和浩特010072

摘  要

     【摘要】新常态下第三方支付企业规模日趋壮大,业务逐步细化和完善,但在产品同质化严重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其内部控制和管理模式亟须创新。针对当前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商业创新模式不健全、风险评估与产品和流程开发匹配度不高、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执行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企业质量、财务状况、内控水平、管理机制、发展潜力和外部环境等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第三方支付企业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内部控制;管理模式;结构方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05-0046-5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新常态催生了第三方支付企业管理的新变化、新趋势和新特征。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在线支付借助互联网的覆盖和IT技术的更新蓬勃发展,第三方支付企业起着连接支付服务和消费者的重要作用。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已有269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这对加强外部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内部控制及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三方支付企业内部控制及管理模式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后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战略应对大计。
一、研究综述
学者们以COSO(全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为基础,从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管理控制的不同模式以及面临的不同风险三个方面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内部控制及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从宏观的、理论性的视角对企业内部控制及管理模式的建立、评价与改进进行研究和指导。美国发布的《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英国发布的《Cadbury报告》、《Turnbull指南》及加拿大发布的《COCO指南》等都是从过程对内控要素进行规范和指导。Angella Amudo和Eno L. Inanga
(2009)建议严格评估企业内控框架以确保具体业务活动与目标、政策和流程的一致性,Annukka Jokipii(2010)也认为合适的内部控制能有效促进企业的管理控制,Chan Li(2009)进一步强调了内部控制对确保高质量财务报告的重要性。
涉及第三方支付行业内控要素与管理模式关系的研究也有许多,如Hu等(2004)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了内部控制过程中感知风险对第三方支付担保的影响,并探讨了交易者决策、第三方担保服务(OES)参与到C2C拍卖市场的新商业管理模式。此外,还有Cecelia Kye(2001)对欧盟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政策的研究、Schindehutte(2003)对企业内部管理对商业模式影响的探索等。这些文献从法规监管、技术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内部控制与管理模式的关系,验证了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实践中通过计划、执行和监控等内部控制过程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来管理企业的可行性。
国内学者如周守华等(2013)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张先治等(2011)关于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属于理论方面的规范研究,也有学者通过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内控风险评价、产业链竞争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内部控制与管理模式的关系。在内控的发展推动管理模式改进方面,山红梅(2007)分析得出企业创新按照“产品创新——市场成熟度较高——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阶段发展。李艳华(2013)根据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创业期、扩张期、成长期,从IT技术、产品、商业模式三个方面研究,并提出改进第三方支付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建议。任曙明等(2013)应用递进式方法,研究双边市场下第三方企业的内控服务模式。雷敬敬(2008)把我国第三方支付模式分为独立的第三方网关与具有担保功能的非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应用波特的竞争模型,通过研究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建立了内控管理的新模式。
在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内控与管理模式风险的研究中,逄锦勇和马宁(2009)揭示出第三方支付作为我国信用体系缺位下的补位产物,主要的网上支付形式是B2C和C2C,其风险主要集中在法律、市场、金融、技术等方面,只有通过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的提升,第三方支付企业才能稳健发展。冯艳丽(2012)也分析了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信息技术、资金等风险,为了避免风险的转移和渗透,建立了风险防控系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较快,陶彦宇(2015)总结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业务已趋完善,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管理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需要加强风险防控和内部监督管理。
二、第三方支付企业内控及管理模式分析
(一)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交易规模与发展现状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创新环境给企业带来了不同的机遇与挑战。第三方支付企业自出现以来,在政策鼓励及企业自身的努力和创新下,发展十分迅速,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建立了不同的创新战略。第三方支付主要是起中介作用的交易支持平台,是由独立第三方机构通过与银行和商家进行签约,为顾客提供非银行金融服务或资金转移服务的中介支付机构。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第三方支付在2008年呈现井喷式发展,增长率达到最高值,而近几年政府开始对第三方支付市场进行规范和治理,第三方支付市场进入调整期,增速逐渐趋缓。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突破8万亿元,同比增长50.3%;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近6万亿元,同比增长391.3%,移动支付增长明显,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并继续保持高速发展,通过产业链的大力协同以及部分厂商的持续投入,用户的使用习惯已被培养形成。
从图2可以看出,第三方支付交易中网购及基金理财占据了近一半比例,随着移动支付浪潮的来临,将会有很大一部分交易被移动端所分流,而且交易大幅度增长主要由个人用户的基础类转账、信用卡还款带动。
截止到2014年7月,央行共发放5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已有269家公司获得支付牌照。但是,第三方支付的市场集中度较高,其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分别位列前三甲,而支付宝的优势依然较为明显,占据了49.6%的市场份额。而汇付天下、易宝支付、环讯支付都开拓了P2P资金托管领域,不过由于该行业的敏感性,扎根在这一领域所带来的红利还未全面爆发,所以其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二)第三方支付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第三方支付企业经历了业务初创阶段、规模扩张阶段以及多元化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与此对应的创新管理模式存在着差异。虽然近几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管理控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商业模式创新、产品与流程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第三方支付企业存在结构、执行、制度、监督、风险评估等问题,进而影响了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抑制了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发展。
1. 商业创新模式不健全,控制执行效果不佳。第三方支付企业商业模式经历了初创期的信用担保模式、规模扩张期的外部合作模式,再到多元发展期充分应用互联网支付、搭建利益共享的创新支付平台模式。尽管每个阶段针对不同的商业创新模式,公司内控制度一直贯穿施行,但是大部分内控制度为抽象的指导操作规定,并不能对日新月异的商业创新模式产生实际的指导意义,一些内控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新业务发展的需要,多数企业并没有对制度进行更新。
2. 风险评估与产品和流程开发匹配度不高。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业务类型不断创新,新的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又普遍对新产品、新支付方式、新业务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比较疏忽,重视单项业务的评估,而缺乏对整体风险的衡量,对内部、外部因素的变化带来的风险缺乏合理的认知。如对行业技术创新可能给第三方支付带来的风险缺乏认知,导致了因为风险评估流程和方式的缺失而发生的相关案件,特别是最近频发的P2P网贷平台跑路事件,更是加剧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风险。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运营风险及业务退出风险等可能直接导致伪卡欺诈、洗钱、套现等行为的发生。目前我国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的风险评估与企业的产品和流程开发匹配度并不高。
3. 企业内部管理的环境不佳,组织结构未进行有效变革。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的运行有着直接影响,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制度环境保障。伴随着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用户对支付途径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迫在眉睫,同时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对进一步完善数据储存、数据挖掘等技术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权力机构设置上,经常会出现经理成员与董事会成员重叠、独立董事“不独立”等问题,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权力制衡在运行中“失灵”。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内部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只有不断改善内部控制的条件和环境,不断完善内控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需要适应企业的经营环境,对企业进行动态的监督,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确保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取得预期效果,才能有效地开发出需要的新技术。如果第三方支付企业不能科学划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并优化内部管理环境,将会严重影响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4. 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由于第三方支付产业链较为复杂,行业细分较多,市场机会和利润很大,积极筹备进入该市场的企业非常多,导致了第三方支付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而一些企业随波逐流,盲目进入,并没有做好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和模式创新,导致行业中产品严重同质化、管理模式固化等现象。对比统计数据发现,从2005年的40多家到2013年猛增的300多家,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暴涨;再对行业的领头羊“支付宝”和“财付通”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其在用户、产品、支付方式等方面严重同质化,第三方支付企业只能通过价格博弈进行竞争,从而造成利润降低、市场疲软,阻碍了企业的创新。
三、内控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内控管理的创新是对企业当前的管理模式和运营状态进行及时识别和科学分析,辨明各种负面及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在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三方支付企业内控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且没有规律性,同时各因素权重各异,难以统计和量化。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简称SEM)结合了多重回归分析、因子分析、通径分析、协方差分析等各种方法的优点,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变量,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为此,本文基于第三方支付企业内控管理的特点,根据可行性和适用性原则,选择结构方程模型来测量和评价影响第三方支付企业管理模式的因素。
(一)变量选择
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变量包括可观察变量、潜变量与误差变量,一般将方程中的潜变量分为内生潜变量和外生潜变量。本文中企业质量、财务状况、内控水平、管理机制、发展潜力和外部环境作为潜变量由可观察变量来衡量,可观察变量是指可由企业的管理模式中直接获得的变量指标。其中,发展潜力和外部环境是外生潜变量,具体变量及指标如表1所示:

 

 

 

 

 

 

 

 

 

 

 

 

 

 

 

 

 

 

(二)模型构建
结构方程模型由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组成。测量模型是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用于描述潜变量和观察变量之间的共变效果,通过可观察变量推测潜变量,如式(1)和式(2)所示。结构模型用于描述潜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式(3)表示。
y=Λyη+ε                       (1)
x=Λxξ+δ                     (2)
η=Bη+Γξ+ζ                  (3)
其中:y和x分别表示内生和外生可观察的显变量矩阵;η及ξ代表了内生和外生潜变量组成的矩阵;Λy是内生潜变量与内生可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Λx是外生潜变量与可观察变量间的关系,也是因子负荷矩阵;δ和ε对应外生和内生测量模型的残差项,是方程中未能被解释的部分。
本文根据需要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高阶因子分析法来评估第三方支付企业现有管理模式的影响因子负荷,具体的矩阵展开形式如式(4)所示。

 

 

 

 

(三)样本选择
根据2015年第三方支付企业排行榜,在已获得“互联网支付”牌照的过百家第三方支付企业中选择综合服务水平排名前40的企业,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以及wind数据库,通过以上渠道获得这40家公司2011 ~ 2014年的数据。表2列示了排名前10的样本企业。其中,χ2/DF是测定系数χ2(Chi-Square)与自由度(Degree of Free,简称DF)的比值,表示模型的拟合度,一般认为卡方自由度比位于2 ~ 5的区间时,模型拟合度较为理想。本研究的卡方自由度比为3.01,表明模型的拟合情况较为良好,可以接受。χ2检验评鉴的是实际样本数据与构建的模型差异的最小值,对选取的样本较为敏感,样本质量、数量以及模型的复杂程度都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RMESA为近似误差均方根,用于比较理论模型与完美拟合模型的差异程度,McDonald和Ho(2002)建议小于0.08为可接受的模型拟合门槛,但Bentler和Yuan则认为RMESA在小样本时有高估的现象。综上所述,可以粗略认定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有效代表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管理模式影响因素。
图3是影响第三方支付企业管理模式的因子载荷图,显示了企业内各个因素对管理模式的相对影响程度。对企业管理模式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因素依次是管理机制、发展潜力、内控水平、外部环境、财务状况及企业质量,排名结果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比较相符。管理机制与管理模式密切相关,因此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管理模式的贡献最大,第三方支付企业间管理模式的差距由技术环境和制度保障决定,这表明第三方支付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模式创新的发展方向在于技术创新和安全、隐私等政策制度的完善,尽快明确和界定适合企业自身的收入模式,提高盈利增长也是改进管理模式的重点。而企业质量相关的影响因素在第三方支付企业内控和管理模式中的作用相对来说较小,映射到现实中的情况是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发展确实与企业的规模、所有制形式以及投资者能力等的关系不大。
四、第三方支付企业管理模式的改进及建议
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第三方支付企业管理模式的因素主要在管理制度及内控水平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方法促进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完善。
(一)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第三方支付本身作为新兴产业,就是对我国支付体系的一种创新,而创新又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理念创新促使行业萌芽,技术创新推动行业进步,模式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监管创新磨砺行业成熟。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创新只有从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始,才能逐步走出产品同质化和盈利难的困境。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产业链上游及银行、运营商、硬件商,构造了第三方支付服务的技术与硬件基础,下游则与商家、消费者紧密相连,解决了电子商务中的支付、信用、物流等问题,具有一定天然优势。但是随着行业的扩张和利润的分摊,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尤为重要。
第三方支付创新的基础是技术创新,只有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保证资金与信息的安全,才能进一步将IT技术与金融知识结合起来,为用户打造高效安全的支付平台。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推进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才能实现差异化的竞争,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第三方支付企业也要注意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创新,培育多元化的支付产品和服务体系,针对不同新产品的应用建立不同的组织结构,实施权责利一体化的高层管理模式,对下层人员实施责利统一的激励模式,对于流程的开发实施市场、技术、安全、服务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二)加大政策扶持与行业监管力度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看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安全/隐私政策与行业监管风险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较大,由于行业还处在发展初期,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而第三方支付贯穿社会生活与企业运营等诸多方面,影响较大,行业的监管也不能放松。
政府在加大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扶持力度时,要准确把握行业的定位,合理规范和积极引导,出台和补充有益于行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完善第三方支付的立法。同时,在扶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行业的监管与规范,及时识别和控制行业风险,完善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在资金管理、内控结构、奖惩行为等方面的管理规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整合资源与渠道,培育特色管理文化
第三方支付企业要想取得管理模式的发展与改进,也需要通过整合资源与渠道,实现各类支付方式和产业链的融合,或者通过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达到企业规模扩大的目的,提高平台效应。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渗透,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利润增长空间和盈利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要想取得发展,必须通过整合与银行、终端设备制造商、运营商、传统产业等的合作,获得自身的提升,再通过推行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培育特色管理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积极扩大自身的品牌价值,才能在同质化的经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周守华,胡为民,林斌,刘春丽.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7).
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究,2011(1).
山红梅.软件企业成长机制与成长制约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2).
李艳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创新特征及其演化研究——以支付宝为例[J].中国商贸,2012(35).
任曙明,张静,赵立强.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内涵、特征与分类[J].商业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