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刘翠侠(教授),黄 敏(副教授),何红霞(副教授)
【作者单位】
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北三河 065201
【摘 要】
【摘要】对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针对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设计了以“集中实习为主,课内实验、开放实验及学科竞赛为辅”的“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并进一步论述了该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具体做法,期望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会计专业;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集中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03-0120-3
会计专业在各高校开设较多,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理论课程体系。但在实践教学中,经常存在实践训练内容不够系统、训练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实践教学比例偏低、核心能力训练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等问题,这会直接影响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本文针对会计专业设计了以“集中实习为主,课内实验、开放实验及学科竞赛为辅”的“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强化对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一、“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遵循三点原则:
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符合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会计专业能力是胜任会计工作的核心能力,主要指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及决策能力,包括原始凭证编制及审核、记账凭证编制、会计账簿登记、财务报告编制、财务软件应用、财务分析能力、财务决策能力、审计能力等。会计综合能力强调的是职业判断能力、处理复杂经济业务的能力、创新能力等,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复杂工作环境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养成需要建立在会计、财务管理、管理学、统计、审计等多方面知识基础上,需要通过大量职业训练和社会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起来。因此,需要构建“全过程递进式”的适应会计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
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巩固强化”的建设思路。针对现有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及培养能力单一的缺点,本文结合会计职业能力培养需求和理论课程群的建设情况,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中,按照从基础到综合、从手工账务到电算化账务、从会计核算到财务管理及审计检查、从校内模拟到企业实践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巩固强化”的建设思路,设置了针对会计专业学生以“集中实习为主,课内实验、开放实验及学科竞赛为辅”的四年不间断的实践课程,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初次就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体现了“全过程递进式”能力培养的特点。
3.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处理好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内容的衔接。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两者的侧重点,并进一步明确各主要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关系和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防止课程建设各自为政,保证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确保有利于培养职业能力的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理论课程内容应以掌握理论知识和方法为主,实践课程内容应以职业能力培养和提高为主,有计划、分步骤地建设好集中实习、课内实验、开放实验和学科竞赛等实践内容,力求实现“教、学、做、证、赛”的协调统一。
二、“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基于以上三点构建原则,我院会计学专业构建了以“集中实习为主,课内实验、开放实验及学科竞赛为辅”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本专业各类实训协调统一、实训内容综合化、实训形式多样化,做到了对学生全过程、多角度、递进式的实践能力培养。
大一阶段初步形成会计核算能力和对企业经营的认知;二阶段提升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及决策能力;大三阶段巩固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提升创新能力;大四阶段检验和完善职业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并根据实习单位及学生的反馈信息补充欠缺的知识和能力。会计专业“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见下表。
三、“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1. 集中实习。集中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一般在暑假安排几周时间集中进行,学生专门从事实践训练。在集中实习环节,开设会计学认识实习→会计学专业实习→会计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系列实习课程,其实践内容及实施方式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巩固强化”的“全过程递进式”能力培养的特点。
会计学认识实习的开设时间比基础会计、税法、管理学原理等课程晚,建议在第二学期末开设,安排1.5周共60学时。会计学认识实习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企业资金运动的认识,掌握会计核算流程,熟悉会计核算方法,熟练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企业运营流程的认知,包括对建立企业条件分析、企业组织机构与典型企业业务流程的认知,本部分可以通过网上调研、到企业参观、请专业人士讲座等方式进行;二是企业会计核算能力的初步培养,包括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期初建账、企业基本经济业务核算、错账更正、对账与结账、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等,本部分内容可以安排在校内的会计实训室进行,利用模拟会计资料或会计软件完成。
会计学专业实习的开设时间比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晚,建议在第四学期末开设,安排2周共80学时。会计学专业实习要求学生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完成一般工业企业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一系列实务操作及企业运营整个过程的资金决策与管理。
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实训内容是会计核算能力的深入培养,学生要完成企业日常综合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包括建立企业账簿、日常经济业务处理、成本核算、损益类账户结转、利润计算与分配、会计期末工作处理、会计报表编制等内容。实训方式一般选择在校内实训室进行集中实习,实训资料可以采用一套模拟企业的资料,能取得企业实际资料的,也可复印企业一个月的实际原始凭证进行会计核算,也可以将学生分组,由各组学生设立相应虚拟企业,编制企业经济业务内容并进行会计处理,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第二部分实训内容是企业经营的沙盘模拟实训,包括战略制定、产品开发、市场预测及开拓、原料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财务核算等管理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运用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决策执行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组织方式上一般采用桌面或电子沙盘、学生分组进行的形式。
会计学生产实习的开设时间比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晚,建议在第五学期末或第六学期末开设,安排3周共120学时。会计学生产实习要求学生完成软件应用、审计、跨专业实习等系列上机实务操作。
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通过ERP软件、EXCEL软件完成财务应用等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锻炼学生在实务环境中重构会计流程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二是审计综合实训,通过软件模拟审计环境,使学生掌握一个系统、完整的审计流程,具备审查账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等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独立开展审计实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准则运用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建议增加跨专业的综合实习,以制造企业典型业务为主线,以财务部门的各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各岗位财务业务处理技能,熟悉各财务岗位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财务部门与企业内外其他相关部门、组织之间的工作关系。
会计学生产实习在时间安排上有两种选择:可以安排在第五学期末进行,目的是和会计师事务所年度审计时间保持一致,学生也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代理记账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实行学分互换;如果学校无法实现学生到企业或事务所顶岗实习,也可安排在第六学期末,在校内实训室集中开设。毕业实习在第八学期开始进行,建议开设4周共160学时。学生采用分散实践和集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到企业实际岗位进行顶岗工作,提交毕业实习报告,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情况。
2. 课内实验。课内实验是指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设置一定学时的实践进行课内训练,目的是将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专业知识获取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针对会计核算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本文设计了各学期财务会计5门主干课程的递进式课内实践。大一的《基础会计》课程课内实践12学时,主要是练习性实践,注重对于常见经济业务所需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编制、会计账簿设置、会计账务处理基本流程的训练。大二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课内实践6学时,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己根据企业的特点设计经济业务并进行会计核算,由练习性实践转变为设计性实践;《成本会计》课程课内实践12学时,重在对企业成本流程认知和成本核算方法的训练。大三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课内实践6学时,重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训练;《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课内实践24学时,重在应用会计软件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当然,根据能力培养的需要,也可以设置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等课程的课内实验。
在组织方式上,可以采用课内安排、学生主导、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如果时间不足,也可以采用配合课外的分散实践的方式完成。
3. 开放实验。开放实验作为“全过程递进式” 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对课内实验和集中实习的补充,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可以由老师拟定实验内容,学生自由参与感兴趣的实验,也可以由学生自发组织小组申报项目,老师指导。开放实验组织方式灵活,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即可。
内容安排可包括三种方式:一是软件训练及模拟决策,包括会计综合模拟软件训练、ERP人机对抗再创业训练、企业模块决策模拟训练、财务电算化实战训练等项目,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决策分析能力;二是社会调查,目的是培养学生调查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报告撰写的能力;三是学生可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开放实验从大一到大四都可以安排,要结合学生的理论课程学习情况。
4. 学科竞赛。学科竞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能的作用。会计专业的学科竞赛可包括培养专业能力的学科竞赛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竞赛。
大一学生可进行会计基本技能竞赛、会计基本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点钞、小键盘录入、记账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的能力,锻炼和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会计基本技能,为以后的综合实践奠定基础;大二学生可进行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财会专业竞赛、企业ERP 沙盘模拟大赛等综合性大赛,提升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大三学生可进行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投资理财模拟大赛等,检验学生运用专业软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意识与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学科竞赛主要包括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赛、演讲赛等,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这些竞赛各年级的学生均可参加。
四、“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
1. 把“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具体实施上,集中实习可单独计算学时及学分,我院的做法是集中实习40学时计1个学分。课内实验学时应包含在该课程的总学时之内,对于开放实验和学科竞赛,参与的学生可进行与选修课的学分置换,或者将其作为学生课外素质拓展学分的组成部分。“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后,才能得到有效实施,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2. 做好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现“教学做”协调统一。为了更好地实施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校内实训室建设应加强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环境和软硬件的构建,能够为大学生直接接触实践操作提供真实环境,切实增强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校外实践基地可开拓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代理记账公司、税务部门、企业等,使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能真正起到培养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作用。
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实践教学团队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中,我院以“提高职业能力、改进教学理念、打造精品师资”为教学团队建设指导思想。通过组织教师开展课程建设、教学研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通过课程培训、前沿会计政策学习、脱产进企业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同时以此为保障,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保证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雷玲,聂金玲,赵慧慧. 高校会计模拟实验实践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视角[J]. 高教学刊,2015(5).
刘建勇,朱学义,朱亮峰. 以从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0(3).
黄敏,王健,何红霞.学科竞赛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财会通讯,2013(30).
作者单位: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北三河 06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