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何卫红(教授),徐 欣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南京210023
【摘 要】
【摘要】 本文以2011 ~ 2013年深沪两地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中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及配对公司为样本,经过统计分析,对审计委员会特征和获得的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设立时间及运作对企业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非标意见;独立性;配对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03-0092-5一、引言
自2000年11月颁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治理指引(草案)》首次提出董事会应下设审计委员会开始,至今审计委员会这个源自于美国的治理机制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已经存在了15年。
2002年1月7日,证监会和原国家经贸委联合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简称《治理准则》),提出“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并对成员构成进行了规范,这标志着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全面引入。
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中规定“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并从2009年7月1日起开始在上市公司执行。这是我国首次明确规定要求设立审计委员会,它为我们研究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实施效果奠定了基础。
二、文献回顾
已有的关于审计委员会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审计委员会的效果。多数学者认为审计委员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McMullen(1996)通过研究发现,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更少出现财务舞弊和违规违法行为。Dechow(1996)也得出了相似结论。
Beasley et al.(2009)通过对美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实施监督的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可以实现对内部控制的评价。
余怒涛和葛桓志(2010)验证了审计委员会在财务报表披露过程中的作用。王玉蓉、梁邦平和李宗璋(2011)认为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对审计报告质量的改善有正面作用。孙晓立(2012)也得到了类似结论。
但是,也有很多学者对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Beasley(1996)的研究并没有发现财务舞弊和审计委员会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杨忠莲和徐政旦(2004)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并不能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杨有红和赵佳佳(2006)对审计委员会的运行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公司认为审计委员会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刘桂春、王丽新和吴黎(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并不一定能改善财务报告质量。司茹(2009)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2. 影响审计委员会效果的主要因素。
(1)独立性。Klein(2002)的研究显示,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越高,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越高。Carcello和Neal(2003)研究发现,公司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强,查账会计师被更换的可能性就越小。
谢永珍(2006)通过研究发现,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73.28%的独立董事由控股股东提名,正是这种较差的独立性才导致本该发挥的维护关联交易规范性等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但也有学者否认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翟华云(2006)发现,审计委员会中的独立董事在监管会计信息质量上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2)专业性。Agrawal和Chadha(2005)研究发现,如果审计委员会的独立董事也同时是财务专业人士,则财务重述被降低的可能性更大。Woidtke和Yeh(2013)研究新加坡、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的大型上市公司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和专业性都较强的公司,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也相对较高。刘焱和姚海鑫(2014)以2009 ~ 2012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认为,专业的审计委员会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
(3)勤勉性。王雄元、管考磊(2006)通过研究发现,会议次数与盈余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张世鹏、张洁瑛和谢星(2013)针对审计委员会勤勉度进行研究发现,声誉越高的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的工作中勤勉度越高;而对于独立董事,拥有政府背景和实务背景比拥有高校背景的独立董事勤勉度更高。
三、研究假设的提出
我国《治理准则》中规定审计委员会下设于董事会,其主要职责是:①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②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③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④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⑤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明确规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由此可以看出,审计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审查财务报告信息及其披露情况,财务报告的质量可以通过外部审计意见来展现,因此本文将采用审计意见来评价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因为有效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可以规范公司的治理过程,对公司实施更严格的监督,以保证财务报告质量,减少财务欺诈,上市公司就更可能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由此提出以下几个研究假设:
1. 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审计意见。独立性是审计委员会不同于其他内部监管部门的显著特征,审计委员会发挥其治理作用的前提是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存在,使得其可以避免来自管理层的威胁,从而提高审计委员会的工作效率,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由此得到第一个假设:
H1:独立性越强的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越好。
2. 审计委员会规模与审计意见。审计委员会成员数量越多,可以发表专业审计意见的人就越多,这样履行相应职责的人就越多,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就越强。审计委员会有多重职责,公司本身也可能面临来自多个领域的重大问题,这就意味着审计委员会需要更多行业背景的专家来提出全面的建议。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职能的发挥程度,进而影响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由此提出第二个假设:
H2:规模越大的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越好。
3. 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与审计意见。本文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将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这一变量改为限定设立时间的0/1变量,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已基本按要求设立审计委员会,但是设立时间却有显著差别。
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次明确规定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并从2009年7月1日起开始在上市公司执行。如果在这一时间后才设立审计委员会,我们可以认为该上市公司对于落实审计委员会制度并不积极,因此本文认为这样的公司更可能存在财务报告质量问题。由此得到第三个假设:
H3: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若早于2009年7月1日,则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果更好。
4. 审计委员会运行状况与审计意见。我国部分学者认为,审计委员会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的原因在于上市公司仅仅迫于政策压力或者监管压力才设立审计委员会。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是否会正常运行审计委员会,还是仅将其作为摆设?根据本文的理论分析结果,认为审计委员会职能的发挥可以改善审计意见,因此审计委员会运行正常的公司更有可能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由此得到第四个假设:
H4:运行正常的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更好。
四、实证研究
1. 变量设计。变量定义及相关计量方法详见表1:
(1)被解释变量。审计意见(OP):审计意见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时,赋值为1;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时,赋值为0。
(2)解释变量。①独立董事所占比例(IND):以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来表示。②审计委员会规模(NUM):以审计委员会的人数来表示。③审计委员会成立时间是否早于2009年7月1日(TIME)。设立时间早于2009年7月1日,取值为1,否则为0。④审计委员会是否正常运转(RUN):正常运转取值为1,否则为0。变量的定义参考了现有文献(王跃堂、涂建明,2006)中的相关内容,审计委员会是否正常运转是指审计委员会是否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在日常管理中发挥作用,将年报中明确表示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并展了相关工作和履行了相关职责视为正常运转。
(3)控制变量的设计。
其一,净资产收益率(ROE)。ROE=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一般认为,企业盈利状况好对审计意见会产生正面影响,预期符号为正。
其二,资产负债率(LIAB)。LIAB=负债合计÷资产总计。Bao和Chen(1998)的研究认为,审计意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资产负债率越高,获得负面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夏立军和方轶强(2005)也有类似的结论。因此本研究中该变量预期符号为负。
其三,财务特征变量(PB)。PB为市净率,市净率=今收盘价当期值÷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值。黄芳和章贵桥(2014)认为,处于较快成长阶段的公司即为高成长性公司,相应也会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并伴随着一定的失败概率。根据谨慎性原则,会计师事务所更容易给予高成长性公司非标准审计报告,所以预期系数符号为正。
其四,上年是否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LAGOP)。上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取值为1,否则为0。如果上年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说明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内部控制也比较薄弱,财务报告才会存在问题。因此可以认为该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较大,相较于其他上市公司在本期更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因而预期LAGOP 系数符号为正。
2. 模型构建。多变量回归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需求,提出以下研究模型:
LN[pop=11-pop=1]=∂+β1IND+β2NUM+β3TIME+β4RUN+β5ROE+β6LIAB+β7PB+β8LAGOP+εi
在上述回归模型中:α为方程的截距即常数项;β1 ~ β8为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εi为随机误差项,代表模型中未考虑到的其他因素对模型的影响。
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本文以2011 ~ 2013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中获得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为基础对象,并选择了相应的配对公司样本。
(1)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筛选。本文在筛选样本时运用了以下标准:剔除金融保险行业上市公司;剔除ST、∗ST类上市公司;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对于同时在两个年度或者三个年度都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本文偏重更为严重的审计意见。其他没有偏重的情况下,以更接近当前年份的数据为研究对象。按照上述标准对所有样本进行筛选后得到有效样本104个,其中2011 ~ 2013年样本个数分别为41、19和44个。
(2)配对样本筛选。在选择配对样本时,对于某一上市公司,本文选择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年份相同、所在的证券交易所相同且行业相同的公司,再从中选取资产总额最接近的一家上市公司。
本文的研究样本经过严格筛选之后,最终由 2011 ~ 2013 年的208家(其中:2011年82家、2012年38家、2013年88家)上市公司组成。
(3)数据来源与处理。审计意见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其他年报数据来自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本文中关于审计委员会特征描述的数据全部通过手工整理获得。本文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
4. 单变量差异性分析。运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来判断两组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结果可以看出:独立董事所占比例(IND)、审计委员会成立时间是否早于2009年7月1日(TIME)、审计委员会是否正常运转(RUN)、净资产收益率(ROE)、资产负债率(LIAB)、上年是否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LAGOP)五个变量的差异性检验显著。5. 多重共线性检验。本文通过两组检验值来共同验证多重共线性,一组为容差和方差膨胀因子(VIF),另一组为特征值和条件指数。检验结果表明,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可以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
6. 回归分析。为验证四个假设,本文以审计意见作为回归的因变量,以独立董事所占比例(IND)、董事会规模(NUM)、审计委员会成立时间是否早于2009年7月1日(TIME),以及审计委员会是否正常运转(RUN)为自变量,考察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说明该模型具备较好的解释能力。
从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到,独立董事所占比例(IND)检验结果通过了5%水平上的双尾检验,符号一致,即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越高,公司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小,从而支持了H1。
审计委员会成立时间是否早于2009年7月1日(TIME)通过了5%水平上的双尾检验,也就是说,审计委员会成立时间早于2009年7月1日的公司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小,从而支持了H3。
审计委员会是否正常运转(RUN)在Logistic检验中显著性结果为0.162,虽然没有在10%的水平上显著,但是符号也与假设中预测的一致,较弱地支持了H4,即正常运转的审计委员会更有可能获得标准审计意见。
总之,在四个假设中只有H2没有得到支持。
控制变量中,资产负债率(LIAB)和上年是否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LAGOP)这两个控制变量的检验结果显著。
7. 针对H4的进一步回归分析。本文以变量RUN_RE代表审计委员会是否真正良好运转,代替变量RUN。该数据也是通过上市公司年报手工整理获得,真正良好运转取值为1,否则为0。被视为真正良好运转的审计委员会要披露具体的工作内容,比如会议日期、议题等,而披露信息没有具体工作内容的则被视为没有真正良好运转,预期RUN_RE系数符号为负。
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真正良好运转的审计委员会比例在非标准审计意见组和标准审计意见组中分别为48.1%和63.5%,有较为明显的差别。
为进一步验证H4,本文以变量RUN_RE代表审计委员会是否真正良好运转进入回归模型进行验证,得到表4的模型汇总:
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说明该模型具备较好的解释能力。但是,审计委员会运转的相关指标仍然不够显著。这一研究结论可能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方式以及数据的搜集方式有一定关系。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1. 结论。本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是提高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的比例有利于改善财务报告质量。因此,企业应该尽量提高本公司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独立董事不仅能为公司带来各方面的专业意见,还可以保证审计委员会履行其职责。
二是在强制设立时间前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更好。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早于2009年7月1日的上市公司比在2009年7月1日之后设立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获得标准审计意见。我国上市公司已基本按要求设立审计委员会,本文证明了设立时间的显著差别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即上市公司自愿设立或是强制设立审计委员会之间是有显著差别的。
三是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出具具有一定的惯性。如果上年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报告,说明该上市公司的监督体系存在问题,内部控制也比较薄弱,存在着一定的财务报告问题。这样的公司在短期内做出显著改变的难度比较大,因此不良的监督体系仍然会存在一段时间,获得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也很可能持续。
2. 建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是有一定效果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财务报质量。从实践来看,依然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及规范。虽然我国监管部门先后颁布了《指导意见》、《治理准则》、《基本规范》等来指导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但权威性和强制性都还不够,因此应尽快上升到法律层面。比如在《公司法》中增加条款,或者要求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其地位、职能及履职范畴。
其次,明确审计委员会信息披露相关内容。虽然《治理准则》中已经要求上市公司在“治理信息报告”中定时披露包括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工作情况、履行职责情况等,但显而易见的是披露程度远远不够。
建议出台更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细化审计委员会相关信息披露的范围,明确审计委员会信息披露的程度。只有提高了审计委员会对于财务报告程序监督的透明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审计委员会成员履行其职责,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委员会的治理功能。
最后,进一步提升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独立董事必须保持超然的独立地位,才能避免公司内部的各种欺诈和隐瞒行为,独立董事对管理层的监督才能有效制约内部董事。因此,在选择独立董事的过程中必须有据可依,仔细考察,避免独立董事和现有管理层之间联系过于密切。
主要参考文献:
杨有红,赵佳佳.审计委员会职责再造与关系梳理[J].会计研究,2006(5).
吴玉心.审计委员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1).
谢德仁.审计委员会:本原性质与作用机理[J].会计研究,2005(9).
谢永珍.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1).
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
Agrawal, A.,S. Chadha.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ounting scandals[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005(3).
Woidtke T., Yeh Y. H.. The role of the audit committe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J].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13(23).
刘焱,姚海鑫.高管权力、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与内部控制缺陷[J].南开管理评论,2014(2).
王雄元,管考磊.关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6(6).
张世鹏,张洁瑛,谢星.会计独董、治理环境与审计委员会勤勉度[J].审计研究,2013(3).
王玉蓉,梁邦平,李宗璋.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检验[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McMullen D.. Audit committee performance: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sequences associated with audit committee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1996(1).
Dechow P.,Sloan R.,Sweeney A..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6(1).
Beasley M.S.,Carcello J.V.,Hermanson D.R.,Neal T. L..The audit committee oversight process[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9(26).
余怒涛,葛桓志.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和股东制衡的有效性——基于会计报表披露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0).
孙晓立.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9).
Beasley M..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oard of director the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J]. Accounting Review,1996(4).
杨忠莲,徐政旦.我国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动机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4(1).
刘桂春,王丽新,吴黎.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与财务报告质量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5).
司茹.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09(8).
佘晓燕.财务报表重述公司审计质量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5).
Abbott L. J., Parker S.., Peters G.F.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tatements[J].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2004(23).
杨忠莲,杨振慧.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执行效果研究——来自报表重述的证据[J]. 审计研究,2006(2).
Myers J. N., Myers L. A., Omer T. C.. Exploring the term of the auditor-Cli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quality of earnings:a case for mandatory auditor rotation [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3).
唐跃军.审计收费、审计委员会与意见购买——来自2004 ~ 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7(4).
王跃堂,涂建明.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11).
李长爱.如何保障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发挥应有功能[J].审计月刊,2003(11).
黄芳,章贵桥. 财务重述程度、控制权性质与审计意见——来自A股上市公司2006~2013年的经验证据[J]. 现代管理科学,2014(11).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南京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