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宋效中(博士生导师),孟 丽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 要】
【摘要】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关键部分,企业必须予以重视。当前对于二者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关于盈余管理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盈余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有何相关关系,有待深入探究。本文以央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且盈余管理能反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盈余管理;财务杠杆;相关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6)03-0009-4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整体上市”等关键词的涌现,中央企业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承担和履行的社会责任愈发受到关注。2015年1月,《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在京发布,其中指出:报告数量持续增长,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为主力军;中央企业在可比性数据披露方面总体较好,但存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企业通过适当方式让相关方参与到社会责任活动和报告中的情况较少。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虽然企业努力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完善社会责任体系,但还是有部分企业出于发行新股、保留上市资格等动机,采取盈余操纵行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暴露了其中存在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央企上市公司中,以降低政治成本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依然存在。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推展和深入,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企改革的排头兵,承担社会责任更是义不容辞。有学者认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满足自身需求,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而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视,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那么,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对社会责任到底有何影响,社会责任的缺失是否会导致过度盈余管理,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又会带来怎样的盈余管理,二者之间存在何种可能的关系,以上问题急需我们做出客观评价。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现代契约理论将企业看成是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契约组合,要维护契约关系的稳定,企业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期望。我国央企是社会责任意识比较高的群体,更加注重与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关系的培养和维护,再加上所面临的监管压力和政治关注,央企会倾向于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提高信息透明度,以维护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和长期稳定发展,从而降低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因此,从长远发展考虑,央企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会主动规避盈余管理行为,即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由此,本文提出假设1: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是管理层为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收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他们密切相关。对企业而言,合理有效的盈余管理能够通过调整盈余来达到企业预期的年度考核指标,维护股价稳定和公司长远发展。而过度盈余管理行为会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和偿债能力,增加经营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
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活动的过程中很可能存在过度盈余管理,这种行为预期会给企业的财务稳健性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削弱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的相关性。我国中央企业的负债比重普遍偏高,且负债在企业的经营、投资、融资管理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盈余管理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关系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财务杠杆。试图通过检验盈余管理能否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起到反向调节作用,来验证我国央企上市公司中潜在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会削弱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
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盈余管理能反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的关系。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上市的中央企业2011 ~ 2014年公开披露的数据,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不完整以及ST、∗ST、PT等上市公司,最终以83家有效的中央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样本公司的数据来源于RESSET数据库、巨潮资讯、新浪财经等网站的企业年度财务报告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具体的分析过程通过EXCEL2007 和 SPSS19.0 软件完成。
(二)变量衡量
1. 盈余管理(DA)。本文选用应计利润法,采用改进后扩展的Jones模型对盈余管理的程度进行衡量,考虑到样本公司的特点和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上市公司的短期费用与营业收入基本不相关,管理费用在中央企业的短期费用中所占比例普遍较大,其作为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中央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盈余管理现状,所以,本文在模型中加入一个新变量:管理费用变动额△EXA。基于上述分析,得到新的模型:
DAit=TAit/Ait-1-NDAit/Ait-1 (1)
其中,TAit为公司i第t年的期末总应计利润,Ait-1是公司i第t-1年的期末总资产,NDAit是公司i第t年的非操纵应计利润。其中NDAit的计算公式如下:
NDAit/Ait-1=b1(1/Ait-1)+b2[(△REVit-△RECit)/Ait-1]+b3(PPEit/Ait-1)+b4(IAit/Ait-1)+b5(△EXAit/Ait-1) (2)
其中,PPEit是公司i第t年的期末固定资产净值,△REVit是公司i第t年的当期与上期主营业务收入变动额,△RECit是公司i第t年的当期与上期应收账款期末变动额,IAit是公司i第t年的期末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净值,△EXAit是公司i第t年的期末管理费用变动额。
2. 企业社会责任(CSR)。本文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方法,用每股社会贡献值作为CSR的解释变量。定义公式如下:
每股社会贡献值=每股收益+(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公益捐赠支出-因环境污染等造成的社会成本)÷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式中,“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均来自企业现金流量表,“因环境污染等造成的社会成本”主要包括环境污染补偿款、排污费、因环境污染缴纳的罚款等,“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均来自企业年度财务报告。
3. 资产负债率(LEV)。从债务契约角度分析,企业负债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对盈余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资产负债率作为财务杠杆的替代变量,在验证假设1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来控制盈余管理的变化;在验证假设2时,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来验证盈余管理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调节作用的变化。
4. 控制变量。
(1)公司规模(SIZE)即总资产,一方面,公司规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和标准,另一方面,企业的会计信息透明度越高,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越小,为了提高企业的声誉和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公司规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盈余管理程度。因此,本文采用央企上市公司当期期末总资产来衡量公司规模,并取其自然对数。
(2)加入净资产收益率(ROE)来控制公司绩效对盈余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作为控制变量。
(3)产权比率(ER)主要反映企业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亦将其作为控制变量。
(三)模型构建
根据我国央企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本文对盈余管理进行计量时,在扩展的Jones模型中加入新的变量即管理费用变动额,构成了改进后扩展的Jones模型,并采用每股社会贡献值计量企业社会责任。
为了验证假设1,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3)来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DAit=a0+a1CSRit+a2SIZEit+a3LEVit+a4ERit+a5ROEit+μit (3)
为验证假设2,建立回归模型(4):
LEVit=β0+β1DAit+β2CSRit+β3SIZEit+β4ROEit+β5ERit+β6(R_DA∗CSR)it+εit (4)
其中,R_DA∗CSR为虚拟变量,当DA大于或等于样本平均值时,R_DA等于1,否则 R_DA 等于0。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首先对模型中的各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均值为1.202,说明央企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比较好;极大值为6.552、极小值为-0.892,说明样本公司在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央企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有待提高。
盈余管理DA的均值是0.408,说明央企上市公司在比较年度内正向的盈余管理趋势比较显著;盈余管理的极大值是0.875、极小值是-0.304,表明各央企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差异较大,且存在正反操作的方向性差异。同时,也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和盈余管理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符合本文的研究出发点。
各个控制变量的标准差都较小,说明各公司之间在规模大小、经营条件等方面的差距较小,这可能是由于选取的对象是财务业绩普遍较好的央企上市公司,数据结果也就相对稳定。其中,资产负债率LEV均值为0.609,表明央企上市公司的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普遍较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样本公司的财务杠杆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究,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假设2提出的必要性。
净资产收益率ROE均值是0.188,极大值为0.310,极小值为-0.520。一方面表明样本公司盈利状况整体较好,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到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的影响,央企上市公司出于配股、增发新股、政治成本等动机,净资产收益率存在某些分数段的现象,同时也说明了企业为了某些利益而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对企业社会责任CSR做进一步的描述性分析,如下图所示。由CSR正态曲线可以看出,企业的每股社会贡献值普遍集中在1 ~ 1.4,整体的数值普遍偏高,说明大部分央企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程度较好,央企上市公司比较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此外,通过对2011 ~ 2014年样本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每股社会贡献值的均值由1.043提高到1.312,说明央企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在不断提高。
(二)相关性检验
本文选用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法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相关性检验及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LEV、DA、CSR等变量之间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初步验证了两个假设。
五、回归结果分析
1. 假设1实证结果分析。我们进一步对方程进行线性回归,表3列示了模型(3)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自变量CSR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盈余管理DA与社会责任CSR 之间相关系数为-0.002,表明两变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从而验证了假设1。
控制变量LEV的系数为正,说明高财务杠杆的公司倾向于频繁进行盈余管理,随着负债的不断增加,企业会倾向于通过盈余操纵来避免因违约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由此盈余管理程度会再次提高。ER的系数为负,说明企业资本结构越稳健,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越小。
2. 假设2实证结果分析。表4列示了模型(4)的回归结果,由该表可以看到,在1%的显著水平上,变量R_DA∗CSR的回归系数显著且为负,说明盈余管理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关系的反向调节作用显著,即央企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盈余管理会削弱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的相关性,假设2成立。
企业社会责任CSR系数显著为负,表明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负债比重,适度调节资本结构。由于我国中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所以,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更好地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进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控制变量SIZE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规模与企业社会责任显著正相关。由于我国中央企业受到较广泛的关注,为了公司良好形象的塑造和维护,可能倾向于履行更多六、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以83家央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的关系,即央企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同时,盈余管理能反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和盈余管理活动起步较晚,尚处于规范与完善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机遇和重要财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盈余管理逐渐在企业中“滋长蔓延”,虽然企业努力履行社会责任,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但还是存在部分企业不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以及过度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因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第一,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同时性战略结合。从本文的研究数据看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越好,越不容易进行应计利润操纵。因此,企业自身必须要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并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调整社会责任的履行进度和标准,进而给适度盈余管理提供空间。同时,要恰当把握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存在的度,进行适度盈余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也会相应降低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
第二,强化企业外部监督和保障机制。盈余管理行为能反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的关系,进而会削弱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因此,要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必须完善外部监督和保障机制,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督促作用。法律保障也至关重要,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司法执法力度。同时,通过社会各界对企业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推进盈余管理信息披露机制的改进。
第三,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目前,我国的社会责任理论尚不成熟,企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价值观。此外,我国的社会责任评价报告还没有形成严格的数据化体系,很多企业披露的信息比较模糊,准确性较差。因此,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十分必要。
第四,准确恰当地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盈余管理是一种中性行为,适度且适当的盈余管理对企业、市场经济以及社会的长远发展都会有积极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较大的可选择空间,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由此,容易产生盈余操纵行为。因此,准确恰当地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十分必要,会计人员要公正公允地反映经济业务真实情况,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资料,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化,适度进行盈余管理,以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维护相关者的利益。
总之,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利益相关方,只有做到企业、政府与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有关盈余管理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起到反向调节作用的研究结论,为相关理论与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期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促使中央企业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采取积极的方法改善自身经营情况,推动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李国平,韦晓茜.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度量与经济后果——基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综述[J].会计研究,2014(8).
Fariz Huseynov, Bonnie K. Klamm. Tax avoidance, tax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2(4).
王福胜,吉姗姗,程富.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比较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4(2).
钟向东,樊行健.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业绩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J].财会月刊,2011(27).
林华娇,王晓燕.基于契约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关系分析[J].财会通讯,2013(18).
张兆国,刘晓霞,张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9(3).
Vassiliki Grougiou et 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U.S. Banks[J]. Accounting Forum,2014(3).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