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财会月刊(34期)
学术交流
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框架的构建

作  者
毕可佳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西安 710014)

摘  要

     【摘要】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元,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都是以企业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立足点建立的,并没有将企业运营可能会给社会与生态资源带来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框架,希望借此提升我国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长期发展能力。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理论框架一、引言
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寻求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可持续发展包括时间和空间两重属性。空间上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和社会文明倒退为代价,强调三者的协调发展。时间上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不能因为人的发展而使资源枯竭、物种灭绝,从而破坏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 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放弃经济发展。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还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力求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提高经济效率、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
2. 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所消耗的资源不能超过自然界的承受能力,不能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发展过程中要考虑自然资源耗费和环境成本,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自我修复,这就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社会形成环境保护的共识。
3. 社会可持续发展。由于各国发展阶段不同,人民生活水平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物质基础,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环境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从层级来看,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层级,分别为政府层、金融层和企业层。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层制定相关的政策方针,并由金融层提供金融支持,而最终的实施效果则由企业层决定,这三个层级之间关系紧密、缺一不可。
企业层作为基础层,是整个层级的执行阶段,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财务活动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内容,构建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框架对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元,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作为营利组织只关心如何最大化所有者权益,完全没有考虑到自身经营可能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的影响,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短期利益,但损害了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元凶。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深入研究如何构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财务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框架的理论基础
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是指服务于企业持续经营的财务理论,包括组织机构的优化、经济收益的获得、企业员工的成长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经济收益是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的核心,企业围绕销售收入、营业利润的持续增长,对企业的各个系统进行评估、改进。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强调企业的成长、利润的增加存在一个最佳规模和速度,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强调对企业财务资源的最佳利用。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可持续增长理论是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财务管理追求的最终目标,可持续增长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财务角度来讲,只有持续增长的资本积累才能使企业扩大再生产,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增长包括规模的扩张(例如资产的增加),以及内部效率的提高。因此,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的内涵是企业在与外部环境保持适应性的前提下,不断获得资产规模的适度扩大和内部经营效率的提升。
可见,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要求企业有效地控制其可持续增长率。也就是说,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与企业的实际增长率之间的差异不能太大,一旦这个差异太大,就意味着企业偏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只有合理控制这个异,才能保证企业财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差异越小,越能证明企业有效使用了企业的各项资源,同时也说明企业合理地把握了效率、收入和财务之间的关系。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框架的基本目标
可持续发展战略突破了基于经济利益价值观的股东利益至上的束缚,不仅关注企业的经济属性,还注重企业的社会属性和生态属性,力求实现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三者的协调,主张从多元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去看待企业价值。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经济人”假设强调经济资源(货币资本)在生产分配中的统治地位。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人”假设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未来企业的发展需要多种资源的相互配合。非货币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生态资本,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以社会关系网络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在企业战略管理、价值链管理中成为不可替代的因素;生态资本则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企业不仅要具备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生态维护责任,因此企业是货币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生态资本的组合,是“社会经济生态人”。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依赖于股东、债权人的资金投入,还需要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生态资本的支持。在以往经济资源(货币资本)占主导地位时,其他资源(非货币资本)的重要性未得到足够重视,而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这些非货币资本的作用日益突显。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来看,企业是由多元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多元资本共同体,这些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提供货币性资本的股东、债权人,还包括投入知识和劳动力的经营者、员工,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社会资本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客户、政府、社区等),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生态资本利益相关者。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上述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发展,任何一方的利益被忽视都可能导致公司价值遭受损失。
企业不仅是产品与服务的投入产出系统,还是社会产品、生态产品的投入产出系统。企业生产经营不仅会产出产品、提供劳务,还会产生如废气、废物等具有负面影响的附属物,进而影响人类健康,而虚假广告、伪劣产品也会影响社会诚信、公共道德等。可见,企业的产出具有多元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生态资本也应像货币资本那样得到补偿,因此资源的补偿也具有多元性。
综上所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基本目标应该从基于“单一底线”(利润)的经济利益向基于“三重底线”(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的综合利益转变。这种综合利益是各种形式的利益之间冲突与协调、对立与统一的矛盾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框架的基本功能
1. 明确财务要素之间的关系。各财务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可能会受到其他管理要素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之前必须明确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保证其稳定性。
2. 完善财务理论体系。财务理论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体现了各财务理论之间的依存关系,完善财务理论体系将关系到财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3. 评价财务管理实践。财务管理活动遵循相关理论的指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很好的条理性,因此企业管理层能够根据相关理论来解释并评价财务管理实践,为后续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五、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
任何学科理论都是基于逻辑起点建立的,逻辑起点对于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范畴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并起制约作用。因此,在构建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理论框架时,必须科学论证与谨慎选择逻辑起点。
1. 不同学派对逻辑起点的评价。
(1)环境起点论。该学派认为财务管理实践是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企业会根据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自身内部条件设定财务管理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财务管理体系。虽然不同企业构建的财务管理体系都与环境有关系,但不可以将其作为逻辑起点。原因在于: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而逻辑起点却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要与财务管理目标保持一致。
(2)假设起点论。该学派认为任何事物都会不断向前发展,学科理论也是一样。学科理论的发展是建立在很多假设基础上的,实践中并不一定能够达到这些假设条件,所以不可以将假设作为逻辑起点。首先,所有财务管理理论的假设都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如果社会背景发生了变化,假设自然也就不成立了;其次,假设过于局限,无法对财务管理全局进行深入详尽的说明;最后,假设是一种前提而不是规律,所以无法反映出财务管理的动态性。
(3)产权结构观点。该学派认为产权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核心,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能将产权作为逻辑起点。原因在于:首先,财务管理活动可能会改变企业的产权结构;其次,产权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属性,与传统财务管理理论存在隔阂;最后,产权结构并不是内生因素,而且稳定性较差。
(4)目标起点论。该学派认为财务目标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核心,但在构建理论框架的过程中并不能将其作为逻辑起点。原因在于:首先,财务管理目标是由外生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其次,财务管理目标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5)对象起点论。该学派认为财务管理对象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核心,但并不能将其作为逻辑起点。原因在于:首先,对象是实体,很难抽象概括成具有一般规律的理论;其次,财务管理对象会随着外部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很显然,以上各学派并没有直接提出财务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应该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逻辑起点。
2. 逻辑起点的选择原则。
(1)必须是内生因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自身规律,而发展规律的起点就是逻辑起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理解逻辑起点:第一,逻辑起点是事物发展的起点,同时也是事物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第二,逻辑起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某种改变;第三,逻辑起点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前所述,逻辑起点是事物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为如果逻辑点不具有稳定性的话,那么整个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将处于动荡状态,不但杂乱无章,而且目标也会变得模糊。
3. 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框架逻辑起点的选择。将财务本质作为选择基础。财务管理活动是一种外在表象活动,只有财务的本质才能作为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框架逻辑起点的选择基础。因此在选择逻辑起点之前,我们必须认清财务管理的本质。既然是本质,那么就是事物最根本的属性。
财务管理虽然只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与企业的其他运营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揭示财务管理本质的时候,还应综合考虑企业运营的其他方面可能对其产生的外在与内在影响。相比较而言,财务管理的目标、对象以及假设都只是财务管理的要素而已,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财务管理的本质,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构建财务管理体系无非是想要了解财务管理活动中隐含的一般规律,并将其作为指导后续财务管理工作的支撑。
因此,对于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框架逻辑起点的选择,因为财务本质能够反映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所以将其作为选择逻辑起点的基础具有可行性。那么如何定位财务本质?财务本质实际上就是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果仅仅将财务作为管理工具,那么企业即使能够获得短期利益,也是以牺牲社会或者环境的持续发展能力为代价的。所以,现代企业应将“义”、“德”作为与“财”并重,甚至更重要的利益来看待。此外,将财务本质作为逻辑起点也能够提升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体系的评价效能。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做好外部和内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工作,提升自身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际上,企业虽然是独立的营利组织,但其获得利润的过程不可避免地消耗了很多社会资源,如果没有对这些资源进行补偿与恢复,不但企业自己在市场中只是昙花一现,很难拥有良好的长期发展能力,还破坏了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
六、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逻辑框架
1. 价值取向。
(1)多元的价值取向。一直以来,企业都以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运营目标,很少关注运营活动对社会、环境等造成的影响。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理论则改变了企业价值取向,不但关注经济效益,还关注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所谓社会效益,指的是全社会甚至全人类的利益;所谓环境效益,指的是对自然环境以及资源持续使用能力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价值是一个多元的概念,不但包括经济价值,还包括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因此,本文认为现代企业的价值取向应是多元化的。
企业想要提高盈利能力,就必须提高运营资源配置效率。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运营资源除了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还包括社会资本与环境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环境资本共同参与了企业的效益创造过程。众所周知,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不仅会消耗一定资源,而且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产生负的外部性。而当前绝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些负外在性的消极影响,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将它们消除。企业会为人力资本支付薪酬福利,会为物质资源付款,但却很少对社会资本和环境资本进行补偿。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则将社会资本和环境资本纳入管理体系之中,从而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性,提升了企业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利益关联者的价值取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经济资本的支持,还需要社会资本与环境资本的支持。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政府、社会公众等。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直接决定着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随着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也越来越多,企业必须平衡好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但能够提升自己的长期发展能力,还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价值。
2. 主体理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取向,本文将可持续发展的财务主体分成了三大类:经济资本主体、社会资本主体、环境资本主体。这种划分方式不但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企业的责任体系,也改变了企业的社会身。过去,企业只是社会中的经济人而已,但现在企业还是社会人与环境人,既享受了权利,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所以,现代企业的运营目标是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最大化。
3. 多重资本。传统财务管理理论并未将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纳入其中,没有对其进行考核与评价。新古典理论认为企业应将人力资本作为财务管理要素,但仍没有提及社会资本。实际上,现代企业资本具有显著的多重性,不但包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还包括环境资本与社会资本。
(1)物质资本。企业的生产过程需要设备与原料的支持,企业的投资行为需要资金、技术等的支持,企业的销售行为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支持,因此物质资本是企业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资本之一。只要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准确的,我们就可以核算出企业物质资本的消耗情况。
(2)人力资本。虽然人力资本也是企业运营不可缺少的资本,但其并不像物质资本那样容易计量。这是因为:第一,人力资本是完全依附于宿主的,是一种价值创造能力,很难将其量化为具体的产出。第二,人力资本并不是维持不变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人力资本也会有所改变。第三,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形式表现,对其进行核算的过程非常复杂。第四,人力资本具有可挖掘性,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通过交流、培训等方式提高当前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这无疑会改变人力资本。
(3)环境资本。这是传统财务管理理论没有涉及的内容,是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特有的。环境资本的属性非常特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环境资本具有自然属性。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基本单元,在运营的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各类资本,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打造绿色运营体系。第二,环境资本具有资本属性。企业应合理使用环境资本,在运营的过程中提高环境资本配置效率,提升运营过程的生态性,在创造经济收益的同时,保证不会对社会与环境造成明显的伤害。此外,环境资本还具有整体性与不可逆性,如果没有对其进行良好的维护与修复,人类必将走向灾难之路。
(4)社会资本。传统财务管理理论并没有提及社会资本,也就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与阐述。本文认为,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社会资本是一个资源集合体,可能是现实存在的,也可以能是潜在的。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蕴含着很多隐性资源,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无可避免地要使用这些资源,但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却没有将其纳入管理体系之内。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上述四类资本的利用工作,同时还要做好环境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补偿与恢复工作。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所有者权益最大化,还应平衡企业员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分享经济建设成果时,应不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必须转变运营理念,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样不但能够提高企业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还能提高整个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造福子孙后代。
七、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理论框架如下表所示:

 

 

 

 

 

 

 

 

 

 

 

主要参考文献
刘文倩,王芝.中小型私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3(5).
郭清章.浅谈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财务战略制定[J].时代金融,2013(2).
张少英.金融危机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挑战[J].经济视角,2013(11).
王江永.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析[J].现代商业,2013(8).
周春梅,张慧.财务可持续发展模型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2(8).
王战勇.经济危机下稳健财务管理策略探讨[J].当代经济,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