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郭玉杰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商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摘 要】
【摘要】手机银行业务是对金融服务的一种创新,是网络银行服务的延伸。我国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空间巨大。本文在分析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农村手机银行业务进行SWOT分析,并探讨其发展途径。
【关键词】手机银行;农村;发展路径;SWOT分析
一、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手机银行是指借助智能手机来完成银行的各种金融业务,如资金查询、转账、信用卡还款、小额贷款、理财以及消费支付等。手机银行是继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之后,银行业一个重大的金融创新。
手机银行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受到技术及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发展非常缓慢。直到最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手机银行业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从下表数据可以看出,2011 ~ 2013年,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发展非常迅速。
目前,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城市,由各商业银行主导,服务对象是在本银行拥有账户的城镇居民。在我国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的使用率要比城市低得多,而且业务类型多是城市手机银行的简单复制,并不真正符合农村居民的日常金融需求。另外,手机银行操作较为复杂,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率不高,手机银行使用存有一定的风险隐患等,都使得手机银行在我国农村的普及受到影响。而在国际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南非、菲律宾、印度等,通过深入发掘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使得手机银行在农村获得高度认可,有些国家农村手机银行的使用甚至超过了城市(见图1)。可见,手机银行业务在我国农村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农村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 覆盖面广。传统的金融服务在农村面临着组织结构不完善、网点辐射能力弱、覆盖率低等问题,很多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正规完善的金融服务。根据世界银行金融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农村15岁以上居民拥有正规金融机构账户的比率只有58.0%,远远低于城市82.1%。2013年,我国农村仅有41.1%的家庭拥有活期存款账户,和城市相差巨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手机的普及率超过90%,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56亿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23.7%,农村网民中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了75.3%,比城镇还高出3.3个百分点,农村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了11 722万人,并以很快的速度在增长。借助于手机网民的快速增长以及三大电信运营商网络对农村地区的高度覆盖,手机银行能够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金融服务扩展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2. 成本低、效率高。相比于传统的金融服务,手机银行业务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能够极大地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对金融机构而言,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开设营业网点意味着较高的开办费和运营成本,而手机银行业务能有效缓解这一压力。据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建立银行营业网点的成本是开展手机银行业务的30倍,运用手机银行能使银行的运营成本降低50%左右。对用户而言,农村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有利于农民获得质高价优的金融服务。从图2可以看出,手机银行的交易成本远远低于其他金融服务渠道,能够有效降低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此外,手机携带方便、易于操作,加上移动通信网络的广泛覆盖,使得农民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银行办理各种金融业务,节省了往返银行和排队等候的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劣势(Weaknesses)
1. 操作较为复杂。手机银行业务最初是针对城市的高端用户推出的,这些用户大多受过高等教育,能熟练操作智能手机,对金融业务比较了解,在银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能够很快掌握手机银行的使用。但在农村地区,使用手机银行的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很少接触复杂的专业软件,有些甚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另外,农村地区银行等金融机构网点少,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这些都使得手机银行的操作显得过于复杂,在农村地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低,难以普及。
2. 安全性差。手机银行是一个新生事物,自身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也有安全漏洞,这些都使得手机银行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014年360手机安全中心发布的针对国内16家主流银行手机客户端的测评报告显示,少数手机银行客户端存在加密机制不完整、不校验服务器身份等安全隐患,而在防止验证短信被劫持等安全性方面,16家银行的客户端均表现不佳。自身安全状况堪忧,加上农村地区用户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较差,使得手机银行在农村的普及变得更困难。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 农村市场金融需求巨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金融需求。一方面,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 8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9.3%,已经实现连续10年快速增长,收入的增加使农村居民对储蓄、投资、消费支付等金融服务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流动不断加大,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5亿人,其中农村流动人口约占75%,由此产生了农村居民对储蓄、转账、汇款等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这些都为手机银行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普及创造了机会。
2. 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虽然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经营网点少,但是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很多偏远地区也具备了开展手机银行业务的条件。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运行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电话的用户总数达到了12.8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4.5部/百人,农村地区的手机普及率超过了90%。移动互联网络发展方面,2009年和2014年分别随着3G和4G牌照的正式发放,三大移动运营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发力,2014年移动通讯基站达到了339.7万个,其中3G基站总数达到了128.4万个,WLAN公共运营接入点(AP)总数达到了604.5万个,为农村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威胁(Threats)
1. 政策引导和鼓励不足。近年来,农村地区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和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在农村地区开展金融服务成本较高,以及受农民消费习惯和思维方式等的限制,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手机银行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如果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手机银行很可能会流于形式。此外,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涉及的主体较多,包括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银联和移动设备制造商等,这些主体之间既存在利益关系,也存在一定的竞争,这就需要相关政策的引导和协调来促使各方精诚合作,共同推动农村手机银行的发展。
2. 法律法规不完善。安全性是农村手机银行业务能否快速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农村居民在使用手机银行时最为关注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与手机银行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但是,专门针对手机银行安全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和监管措施不完善等问题,给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的普及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三、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路径
1. 开发和完善符合农民需求的手机银行产品。如果将专为城市居民开发的手机银行产品直接引入农村地区,必将出现水土不服问题。金融机构和运营商在推广手机银行过程中,应首先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重点了解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习惯、思维模式、教育水平、金融需求等,然后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手机银行产品,例如,农村居民可能更多希望通过手机银行办理存贷款、保险、结算和支付等业务。由于我国不同农村地区的差异巨大,手机银行产品应该具有差异化、定制化的特点。在手机银行产品推出后,应该根据用户的实际体验情况不断改进完善,简化使用流程,提高其易用性和安全性,并不断扩大使用领域和范围,以弥补农村地区金融网点不足带来的不便。
2. 加强政策引导和协调。针对手机银行业务在农村地区的初始推广成本高,短期内业务量增长缓慢,金融机构和运营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手机银行业务。由于农村居民对手机银行资费价格较敏感,相关部门可以给予金融机构一定的政策扶持,促使农村手机银行的资费不断降低,吸引更多的农民使用该项业务。在政策扶持金融机构的同时,还应鼓励移动运营商不断降低手机网络费用,通过扩大用户规模来获得规模效益。此外,由于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需要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网银等众多机构的参与,政府需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各参与机构的相互包容与合作,最终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3. 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手机银行安全性。为了保障手机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必须在已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地区特点,不断健全和完善手机银行的法律法规。重点消除手机银行使用中的基础性问题,如电子签名、用户隐私保护、资金安全保障等存在的安全漏洞,提高手机银行使用安全性。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出台统一完善的手机银行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并对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开展的合规性进行有效的审查,以防控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保护农村居民的金融财产安全。
4. 加大手机银行业务的宣传推广力度。农村居民之所以不使用手机银行,而长期坚持用现金结算,一方面是习惯使然,另一方面是对手机银行不了解,存在顾虑。因此必须加大对手机银行业务的宣传和推广,从而消除顾虑,逐渐改变农民消费习惯和思维定式。金融机构可以在不增加营业网点的基础上,派专门的业务推广人员深入金融业务不发达的农村地区进行宣传,详细讲解手机银行的优点、业务办理流程、安全保障措施和操作方法等,消除农民的疑虑,提高手机银行的认知度。同时,借助近年来电子商务下乡的热潮,选择和大的电商企业合作,利用电子商务来推广手机银行的电子支付功能,逐步培养农民使用手机银行的习惯和偏好。
主要参考文献
吕永斌,赵培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反贫困绩效:基于2003 ~ 2010年的经验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4(1).
王修华,郭美娟.金融包容视角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