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 13 期
财会月刊(13期)
商榷意见
对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看法与改进——兼对邹金伶与董想二位老师的商榷

作  者
廖荣华(副教授)

作者单位
(南通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通 226006)

摘  要

      【摘要】笔者长期从事成本会计教学与理论研究,通读了当前高职主要的成本会计教材,这些教材对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处理基本一致,其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特别是邹金伶与董想二位老师发表在《财会月刊》上的二文,对我启发很大。因而,针对当前教材及以上二文关于计划成本分配法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辅助生产费用;计划成本分配法;高职教材;差异处理笔者长期从事成本会计教学与理论探讨,通读了当前高职高专主要的成本会计教材,这些教材对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处理基本一致。他们主要的做法都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按计划单位成本及耗用的业务量进行计划分配;第二步是计算并调整成本差异,其差异一般都是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笔者也拜读了邹金伶与董想二位老师发表在《财会月刊》上的两篇文章,邹老师论文是《计划成本分配法之改进》(《财会月刊》2013年第15期),董想老师的论文是《对〈计划成本分配法之改进〉一文的商榷》(《财会月刊》2014年第13期)(以下简称《邹文》与《董文》),二文对我启发很大。
我认为,教材这样做有一定的优点,起码是比较清晰、简单,但也至少存在两个大的问题:一是不管差异金额多少全部记入管理费用,这不符合可靠性与重要性原则,而这两个原则又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二是差异的计算方法令人费解,特别是学员不好理解,只能强记硬背,影响教学效果。《邹文》的做法也是分两步:第一步是实行计划分配;第二步是实行计划交互分配,其差异都是计入管理费用,差异金额等于当月发生的实际成本±按计划进行的交互分配数-计划成本。《董文》针对《邹文》的做法进行了改进,也是分两步进行,但在差异的确定与处理上有所不同。其差异金额就是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差异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计入管理费用或进行二次分配。笔者认为,教材与上述二位老师的处理都有其优点,但都不完善,甚至还有漏洞。为此,笔者用一个案例来说明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一、教材与《邹文》、《董文》的做法
(一)当前高职教材对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处理
例1:某企业有供汽与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2014年12月份发生的实际辅助生产费用分别为140 000元、32 000元。其提供的业务量如表1所示。

 

 

 

 


该企业按计划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其中计划单位汽价3.3元/立方米,水价3元/吨。
按教材处理方法,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与账务处理如下:
1. 按计划分配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汽车间 600(200×3)  
                      ——供水车间 990(300×3.3)  
    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29 000(30 000×3.3+10 000×3)  
    制造费用 14 400(4 000×3.3+400×3)  
    管理费用 17 100(5 000×3.3+200×3)  
    销售费用 7 200(2 000×3.3+200×3)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汽车间 136 290
                          ——供水车间 33 000
2. 计算并调整差异,并将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某辅助生产车间当月发生的实际费用+按计划分入的计划费用)-计划成本
其中:供汽车间差异=(140 000+600)-136 290=4 310(元)
供水车间差异=(32 000+990)-33 000=-10(元)
编制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4 3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汽车间 4 310
                          ——供水车间 -10
(二)《邹文》做法
1. 按计划分配(同例1第1步)。
2. 按计划进行交互分配。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汽车间 600  
                       ——供水车间 99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600
                           ——供汽车间 990
3. 计算并确定成本差异并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按计划交互分入的费用-按计划交互分出的费用)
其中供汽车间差异=140 000-(136 290+600-990)=4 100(元)
供水车间差异=32 000-(33 000+990-600)=-1 390(元)
借:管理费用 2 71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汽车间 4 100
                          ——供水车间 -1 390
(三)《董文》做法
1. 按计划分配(同例1的第1步)。
2. 按计划进行交互分配(同《邹文》第2步)。
3. 差异的确定与处理。
(1)差异的确定。直接根据当月辅助生产成本期末账户余额来确定,其余额在借方,为超支差;在贷方,为节约差。
(2)差异的处理。如差异绝对数较小,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如差异绝对数较大,则要进行二次分配。
二、笔者的看法
(一)关于教材
教材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或缺陷:
1. 差异不管大小都计入管理费用,不符合可靠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如果成本差异是较大的超支差,则会人为降低产品成本,增加期间费用;如果是较大的节约差,则会增加产品成本、降低期间费用。在例1中,由于供汽车间的成本差异为超支4 310元,无论是从绝对数还是从相对数(成本差异率)来看,都较大,所以不能直接将其记入管理费用,而应该按照各部门受益情况进行二次分配。而对于供水车间而言,其差异为节约差10元,无论从绝对数还是从相对数来看,都不大,按照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可以直接记入管理费用。
2. 差异的计算方法令人费解。在差异计算公式中,某车间的实际成本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该车间当月发生的实际生产费用,二是按计划分配进来的费用,而后部分费用不是实际成本,而是计划成本。如供水车间成本差异计算公式中,其实际成本=32 000+990=32 990(元),其中32 000元是真正的实际成本,990元则是计划成本。正因如此,教学过程中学员无法理解,只能死记硬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关于《邹文》
该文考虑到了交互分配的问题,是其长处,但差异的确定与处理存在明显不足,这样处理的结果是使得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期末没有结平,年末也不可能结平;另一方面,不管具体情况如何都进行交互分配,不符合重要性原则,增加了核算工作量;同时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不符合重要性原则与可靠性原则。
(三)关于《董文》
该文考虑了交互分配与差异二次分配的问题,同时在差异的确定上也做了明显的改进,但每个月都要进行交互分配与差异处理,不完全符合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核算工作量。
三、改进意见
综合以上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笔者认为应按下列步骤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第一步,按计划分配(本步骤不变)。
第二步,按计划进行交互分配,具体分两种情况:
(1)如果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业务量不多,费用不大或费用虽较大但相差不大,按照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则无须进行交互分配。
(2)如果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业务量较大,费用较多且相差也较大,为了准确起见,应根据重要性原则的要求进行二次分配。
第三步,计算并调整差异。
(1)计算差异:根据上述两项业务所编制的会计分录,登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并确定期末余额。该余额就是成本差异,如余额在借方,则为超支差;在贷方,则为节约差。
(2)差异调整:分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调整。
第一,在月末时,只统计辅助生产成本差异,不进行实际调整(即不做调整的会计分录),这样月末时,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可能有余额,且方向不定。
第二,在年末时,统计全年累计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如果该差异较大,则按照各部门全年累计受益情况进行二次分配;如果该差异较小,则直接计入管理费用。通过年末结转后,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无余额。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下面还是用案例来进行分析与说明。
例2:基本资料同例1,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与账务处理如下:
1. 按计划分配(同例1)。
2. 按计划进行交互分配(因该企业两个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业务量较多,特别是相互耗用的生产费用水平相差较大,所以要进行二次交互分配,否则,不需要这一步)。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汽车间 600  
                      ——供水车间 99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600
                          ——供汽车间 990
3. 计算并确定当月成本差异。
根据上述1与2的会计分录,登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并确定当月期末余额,该余额即为当月“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成本差异(不考虑期初余额)。

 

 

 

 

 

 


4. 计算全年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假定12月1日供汽车间与供水车间的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余额分别是2 000元与-500元(均是1 ~ 11月份累计数)。
根据3计算结果,可知两个车间的年末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余额分别是:
供汽车间年末余额=2 000+3 920=5 920(元)
供水车间年末余额=-500+380=-120(元)
5. 年末差异处理。
从两个辅助生产车间的全年差异累计数来看,供水车间的差异只有节约差120元,绝对数很小,为了简便起见,直接冲减管理费用即可;而供汽车间的差异明显很大,为了贯彻可靠性原则,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需要进行二次分配。假设该企业按照对外提供的业务量进行二次分配,全年各部门受益的业务量及差异二次分配情况如表4所示:

 

 

 

 


根据以上处理结果,做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12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120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 331.66  
    制造费用 577.79  
    管理费用 722.24  
    销售费用 288.31  
    贷:辅助生产成本 ——供汽车间 5 920
四、小结
笔者认为,上述账务处理及改进措施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简化了每月核算工作,因为每月只需要反映按计划分配情况与交互分配情况(有些还不需要进行交互分配),并计算当月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及累计差异,不需要进行差异的再分配与结转,这些差异全部集中到年末进行结转。
2. 每月成本差异的计算不仅简便,更便于理解。每月的成本差异就是按计划分配及交互分配后账户的余额(不考虑期初余额),简明扼要,一听一看就懂。
3. 很好地贯彻了重要性原则与可靠性原则。如每月是否需要进行交互分配,主要看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业务量的多少,费用水平相差是否较大;年末成本差异是否需要进行二次分配,主要看累计差异的绝对数是否较大,如果较大,则要进行二次分配,否则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即可。这样就能很好地满足重要性与可靠性原则的要求,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下又能精简核算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邹金伶.计划成本分配法之改进[J].财会月刊,2013(15).
董想,刑维维.对《计划成本分配法之改进》一文的商榷[J].财会月刊,2014(13).
乐艳芬.成本会计[M].上海:上海财政大学出版社,2002.
胡中艾.成本核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程坚.成本会计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宋强.成本会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