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 3 期
财会月刊(3期)
教学之研究
中美会计专业本科教育比较研究——以中美7所知名高校为例

作  者
董 普1(副教授),成慧君2(副教授),庞一楠1

作者单位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 101301)

摘  要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美7所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差异、教学模式的差异 (教学目标的差异、专业课程内容的差异、课程考核方式的差异)等方面加以研究,提出了我国高校应借鉴美国高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围绕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优化课程设置,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变考试评价方式等,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 中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走出国门。据育部统计数据显示,1978 ~ 2013年,中国总计送出了305.86万名留学生,位列全球第一。在出国留学的学生中选择商科类专业的占25%~ 35%,会计类专业又是商科类专业中的热门专业之一。美国的会计教育十分发达,中美会计类专业教育差别究竟在哪里?笔者通过调查会计专业留学生和出国留学咨询机构、阅读相关文献以及网上资料搜集等研究方法对中美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美会计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一)中、美会计教育本科课程设置现状
课程设置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其包括科目的设置、学时的设置以及开设学期的设置等。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大学生的培养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了美国会计专业教育排名较前的三所学校及国内目前会计专业教育质量名列前茅的4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对比研究(各高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具体设置见表1至表3)。
1. 中国4所著名高校会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从表1可以看出,厦门大学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性”是比较强的,学科类课程(通修与方向)占总学分比例达54.85%,在这些学科类课程中,会计类课程占多数。
清华大学的会计专业比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通识类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的所占比例较大,二者总共占到了50%以上,这一点和国外的高校较为相似。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的通识基础课所占比例较大,达到了34.10%,其原因主要是英语课程较多,共有26个学分,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共占到了50%以上,可以看出其比较注重基础教育以及会计学科的专业教育,而任选课所占比重较小,这和国内其他高校的情况较为相似。
2. 美国高校会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
(1)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该校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在全美会计专业排名中基本都保持在前三甲的位置。该校的会计类课程所占学分比例并不是很高,26个学分是会计类必修课程,同时规定,总学分中会计类课程最多只能达到33学分。

 

 

 

 

 

 

 

 

 

 

 

 


(2)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at Austin)。该校拥有130年历史,该校的会计专业近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美国排名第一。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2013年的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如表2所示,其中通识类课程占33.87%、非会计类课程占39.52%,所占比例较大。
(3)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会计本科课程体系研究。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是美国十佳综合性大学之一。该校会计专业在全美排名保持在第5名左右,该校会计专业在CPA方向的教学独具特色,学生CPA的通过率多年来都是全美第一。获得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会计专业的相应学位需要的总学分为120学分,其中商务类课程学分不得少于45学分,人文科学、文学类课程不得少于54学分,其他不限定性选修课21学分。
部分课程安排如表2所示。
(二)中美高校会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差异比较
鉴于对比分析的需要,我们对以上国内外7所高校的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分类进行了重新划分,分为“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非会计类)”、“专业方向课程(会计类)”、“任意选修课”和“其他(实习、实践、论文)”5大类,对于国内高校原有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和“通识教育课程”统一整合为“通识类课程”。各高校的课程体系具体对比情况如表3所示。
国内高校取得学位要求的总学分明显高于国外的高校。我国的同类大学本科毕业的总学分要求在145 ~ 170之间,其中,我国本科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有些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占近20个学分,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毕业的总学分要求基本上是在120 ~ 128分之间。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中取得学位的总学分要求相对比较高。
(2)从相对比例来看,如果把国家规定的“必修公共课”的学分不考虑,国外高校的“通识类课程”学分所占总学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国内高校。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国外高校的“学科基础课(非会计类)”学分所占总学分比重要高于国内同类高校,而“专业方向课程(会计类)”学分所占总学分比重要低于国内同类高校,在“任意选修课”模块的比重,国外高校也明显高于国内高校。这显示了国外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通才教育”的理念。
(3)在社会实践、实习、学位论文方面,国外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并没有明确体现,国内高校有相对比较多的学分要求。国外高校对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要求主要是贯穿于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很多课程都要求学生提交研究论文、读书报告等,国外高校在与业界的联系方面也比较紧密,学生在平时课程学习中就有一些与业界沟通的实习、实践机会。二、中美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模式差异比较
除了以上对中外高校会计课程设置的分析比较,中外高校会计教学的模式也有很大差异,具体体现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手段、课程考评等方面。
1. 我国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特点。我国会计专业本科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不断探索改进方法,总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我国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学生毕业后短期内成为熟练的会计工作者或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强调在教学中一直偏重于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培育,以及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尽可能多的会计实务知识,而原理知识和分析类的课程安排相对较少。
(2)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我国目前高校会计教学模式总体为着重于教师传授和学生吸收知识,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传授为主,教师以专家的身份单向式将专业知识系统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都较少,且多采用“大班”或“教师集中讲授”等形式的授课模式,教师传授内容以本专业理论体系系统教学为主,讲课教材大都由任课教师指定。各教材之间内容基本大同小异,只在结构安排或语言表述上略有差别。实务操作上实践教学内容一般模仿大中小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在学校设置实验室,安排一定学时,由教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整套业务模拟训练。另外,还在不同年级安排学生相应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环节的社会实践等等。
(3)课程考评。我国高校的会计考试评价体系较为应试化,我国高校学生的成绩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大约占总成绩的20% ~ 30%,主要由学生出勤以及平时作业成绩组成,考试成绩占到了70% ~ 80%,所占比例较大;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和讲义内容的直接考察,试题一般采用标准化试题模式,也就是大多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为主,分析性综合题和会计实务题比重较低,考核方式基本上沿用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形式。
2. 美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教学目的。美国会计专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技能课程的开设注重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学习过程中强调交往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2)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美国大学的会计教育不仅注重知识教育,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注重以会计知识为核心的相关知识体系建设,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弱化知识结构的专业化。
以“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是美国高校会计教学的主要方法。该方法注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现代科技成为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依赖的工具来提高教学效率。老师每周都会事先把下周讲义以及课堂练习公布在网上,以便学生了解并及时下载。
在课堂授课中,案例教学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老师讲授大多数仅集中在难点和重点问题或重要文献的观点讲解,老师指挥学生动手操作或小组讨论课。
从教材的形式内容看,具有实践性强,内容新颖,趣味性强的优点,通常把空洞的理论用较为形象的形式表达出来。很多新教材所附带的练习题不是只有唯一答案的习题或案例,而是具有多种形式变化,会计教材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只是若干种教学材料的一种。如会计专业中,《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福布斯财富》也是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课程考评。美国的大学学生成绩的评定不单纯依靠期末考试,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看课程论文、作业小组作业或演讲情况,一般占学生考核成绩的30% ~ 50%,期末考试一般占总成绩的50% ~ 70%,大多为闭卷考试,试题多为综合性的主观题,即使是会计核算方面的试题,也会要求做出相关的分析和决策。
三、中国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
会计教育的国际比较是教学发展的推动器,应大力借鉴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拓宽我国会计教改思路,不断推进本科会计教育的改革实践:
1. 转变培养理念,围绕社会需求培养会计人才。根据美国的经验,会计教育目标的制定应由会计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共同协商完成。会计教育界应根据会计职业界提供的需求信息来订立会计教育的目标,改变我国教育目标基本上是由教育界凭自己感觉单方面制定的现状,鼓励会计职业界积极参与会计教育改革,疏通会计教育界与职业界的联系渠道,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的广博性,优化课程设置。笔者认为,我国应充分借鉴美国本科会计专业教育优秀的做法,使培养方式从侧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转变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教学重心从知识体系灌输转变到学生素质技能的培养上来;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我国高校会计教学应在保证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基础上,优化课程设置,适当强化基础课、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统计证券投资及分析等,培养出专业精深、知识广博、适应力强的会计人才。
3. 转变对学生学习考核的评价方式。借鉴美国大学会计教学考核的做法,转变我国高校会计教学中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采用以能力和素质测试为导向的多种考核形式,如笔试、口试、论文、案例分析等,平时测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另外,考试内容由针对具体问题独立知识点的考核向综合性系统性问题的考核发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同时聘请校外专家来授课。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素质,教师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参与企业活动,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水平提高。对于一些应用性强的课程,还需聘请校外专家或者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培训。
主要参考文献
刘亚.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陈小君,王帅.中外本科会计教育比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0).
阎达五,刘汝军.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财会月刊,1998(1).
侯磊.求职中的海归与本土战[J].国际人才交流,2012(11).
吴楠,王广禄.新时期海归学子路在何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3-26.
邹平.关于我国留学人员情况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