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 692 期
【作 者】
何威风(教授)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武汉 430073)
【摘 要】
【摘要】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教育体系,实现了办学规模的扩张和层次提升,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但财务管理专业学科范畴模糊,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方法有待改进,课程设置陈旧以及缺乏实践性教学。面向未来,财务管理专业教育需要明确界定学科范畴和培养目标,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合理、完善、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同时强化实践教学。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成绩 学科范畴 开放教学法
自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财务管理专业从会计专业中独立出来,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史。在短短的15年里,由于社会需求巨大、办学条件要求少、办学成本低,财务管理专业已成为我国高校中增长最快的专业之一。据初步统计,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有315所院校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这还不包括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但是,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中培养目标模糊、人才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课程设置陈旧以及实践性教学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继续发展。随着我国社会资源已经转向以市场配置为主,金融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日益突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需求日趋高涨,我们必须审视财务管理专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育15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归纳总结,并深刻剖析现有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对策。
一、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取得的成就
1. 建立了独立的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体系。自1998年教育部将财务管理专业作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独立本科专业以来,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体系。
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财务管理专业自从与会计专业分设以来,就是以本科为起点,这为高标准建设财务管理专业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较早开设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高校积极探索在工商管理专业下自设财务管理专业硕士和博士教育,使得财务管理专业培养体系更加完整。
在教学内容方面,针对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的差异,许多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在借鉴国外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经验、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资本运作、财务分析等核心课程中。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深化,不仅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宽度和深度得到实现,而且为财务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师资队伍方面,通过多年的建设,财务管理专业基本上建立起了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也为财务管理专业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基本上建成了以本科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独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打造了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2. 实现了办学规模的扩张和层次的提升。作为办学历史相对较短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如何在短期内获得学生和社会认可是财务管理专业早期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有效监控下,各个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学校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在教育资源投入、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而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则积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理论探讨,为财务管理专业持续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创造了良好氛围。同时,各个高校在抓住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各种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大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实现了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财务管理专业多年卓尔有效的建设避免了新办专业一哄而上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专业声誉受损的局面,这也为财务管理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从公开的统计数据来看,原已有会计专业的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而没有会计专业的高校,也有很多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富有成效的建设使得其成为工商管理类中又一个备受考生和家长欢迎的专业,生源数量和质量提升显著。而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来看,也颇受公司欢迎,就业率多年稳居前列,极大地满足了我国企业快速发展中对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可以说,在短短的15年间,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已实现了办学规模的扩张和层次的提升。
3. 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自党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等带来了巨大冲击,也对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包括财务管理专业在内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与此同时,在我国加入WTO后,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而大批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社会经济发展对精通国际资本市场规则、熟悉国际会计准则惯例、外语水平优异、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显著、综合素质高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呈现几何基数增长。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适时开设,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遍布各类型企业、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不仅满足了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也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此外,针对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许多高校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出现“3+1”、“2+2”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这不仅将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吸收过来,更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坚强的人力后盾。
二、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财务管理专业学科范畴模糊。国内许多高校特别是财经类高校大多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或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会计学专业差异化不明显。但是,从理论渊源上来看,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专业又有着密切关系。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40年代金融学从微观经济学分离出来后,理论研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早期以资产定价和资源配置为核心研究内容,之后随着金融学家的不断努力,麦克维兹的投资组合理论、莫迪格里尼和米勒的资本结构理论、夏普、林特纳和莫辛的资本资产模型、法码的有效市场理论、布莱克和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等为金融学的持续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内容也恰恰是财务管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目前的问题在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范畴到底是属于经济学还是管理学模糊不清,不仅制约了该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考评、实践教学等建设内容,也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2.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可以改进教育思路,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可以使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增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荣誉感。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理念是教育本质和社会时代在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中的反映,也是指导高等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指南。在社会发展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的背景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开放教育等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
不过,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历史短,骨干教师一般由会计、金融以及企业管理等专业老师调配过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理解还处于探索之中,本身还没有认识到教育理念对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性,这导致主体性、素质教育以及开放教育等一些先进教育理念并没有在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中得到普遍关注。
3. 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由于学科发展历史短,相关教学方法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大部分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都是由会计及相关专业老师转换过来,导致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依然严重依赖于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讲授教学方法。尽管讲授教学法便于老师控制教学进程,有重点地讲授学科重难点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获取学科知识。但在财务管理专业教授中,讲授法往往演变成老师演示课件、学生听讲或记笔记,忽视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难以培养学生在财务管理实践活动中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尽管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等已有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沉闷的氛围,但这些只是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4.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和基础。每个学科都会在系统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需求后,设置出相应的课程体系,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实现。对于不同的学科,课程体系设计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专业学科属性和培养目标的模糊,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一直是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
从大多数高校来看,目前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核心课程,要么与会计学专业没有差异,要么重复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课程设置过度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忽略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财务管理专业的交叉性没有在课程中得到体现,特色化教学成为空口号。此外,尽管我国大多数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并采取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等来构建课程体系,但在实际中,并没有真正发挥学分制的优势。不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已无法适应新的理财环境下经济社会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5.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缺乏。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科,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不仅需要通晓财务理论,而且要能够运用财务理论去解决企业中的实际财务管理问题。尽管财务管理专业开办已有十余年时间,但其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性教学内容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理论研究少;缺乏合适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缺乏合适的财务管理实习基地。
三、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未来发展对策
1. 明确界定财务管理专业学科范畴和培养目标。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是财务管理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存在的原因分析财务管理的本质将有助于厘清财务管理专业学科范畴,认识财务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并提出恰当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一方面是伴随着企业融资、投资、股利分配等活动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出现的,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越来越多地渗透、影响甚至关系着公司存亡,迫使公司必须关注外部理财环境的变化。这表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一方面需要吸收管理学的思想,从商品市场方面综合考虑,对企业财务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考评,运用财务管理方法实现企业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充分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设计和创新,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既要从管理学的微观角度分析考虑如何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又要从经济学的规范分析范式去考虑社会资源如何在理性经济人的逐利动机下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表现出管理学和经济学双重属性。
可见,财务管理的价值增值学科属性决定了财务管理专业属于综合性交叉学科专业。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知识:掌握现代企业财务决策基本方法,能够分析这些决策是如何影响单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和社会经济;能够为企业发展筹集资金并分配使用资金;熟悉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各种金融工具等。
2. 着力打造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保障。考虑到我国财务管理专业设立时间较短,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数量、质量以及结构都难以适应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这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财务管理专业长远建设来考虑,应制定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各个高校需要站在战略高度,从长计议,制定详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同时,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
二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其不仅取决于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高水平的教学能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考虑现有青年教师缺乏教学能力,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帮助财务管理专业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三是吸引教师积极参与财务管理实践。财务管理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是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为此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财务管理实务经验。高校一方面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参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另一方面应切实改变科研考核“一刀切”的做法,建立起实践教学教师的有关考评机制,加大对实践教学教师的培养,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吸引理论水平高的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
3. 创新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始终处于激烈变化市场之中,这需要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进行高效决策。因而,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开放式、研究型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行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多,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特点,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是提倡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体现了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的变革。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担负起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在财务管理专业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构造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情境,并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
二是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法。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会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财务理论也在不断地创新。将这些现实中发生的财务管理现象带入课堂,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注重知识到注重能力的转变。当然,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积极选择各种真实、客观、生动的财务管理案例,尽可能运用各种手段将财务管理活动的背景交代清楚,所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多样性、相关性和典型性特征。
三是积极倡导开放教学法。开放教学法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育空间以及思维训练的开放。在财务管理专业中提倡开放教学法可以通过各种财务综合模拟实验和仿真实验实现,让学生体会到股票市场的玄妙,也可以通过筹资谈判、投资分析、财务分析等仿真实验,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更为重要的是,开放教学法可以使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加大与实务界的联系,让更多实务界成功人士走进财务管理课堂。比如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中可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社会知名度高的实务界人士来校举办定期、不定期讲座;参与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指导专业实习、提供案例研究素材;甚至可以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担任技术性、实际操作性强的课程的老师。这将有助于学生接触更多公司财务管理实务活动,同时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互助的桥梁。
4. 构建合理、完善、特色鲜明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合理、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是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基础,其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财务管理专业是在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以及会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专业,具有综合、交叉性学科特点。而不同的学校由于师资条件、发展历史、专业优势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各个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同时,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基于以上原因,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建立“厚基础、宽口径”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财务管理专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是以社会是否需要这个专业作为判断的依据,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则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强调“厚基础、宽口径”是每个专业建设都强调的原则,财务管理专业自然毫不例外。“厚基础”是指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素质、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运用行业软件进行财务决策等;“宽口径”是指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至少应该掌握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以及会计学等专业基础课。
二是以差别化培养目标为分界,建立差异化的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从大类来说,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分为应用型和研究型,两者在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上应该有所区别。以应用型目标为主的院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不仅具有财务意识、分析问题能力,还应该对会计学、金融学,乃至管理学和经济学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和基本技能,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可以增加相关的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ERP和理财规划训练等课程。以研究型目标为主的院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主要是进行理论研究工作,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中可以增加计量经济学、高等数学、专业文献阅读、财务管理专题、财务模型设计与分析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为学生将来进行理论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是以能力特色化为导向,建立模块化的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程。在新的商业环境下,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多样性,而每个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师资专长等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不同的院校可以依据不同的能力和特色,围绕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建立起模块化的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程,这不仅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有特色的选修课程,还可以满足社会对不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例如,针对希望进入金融行业的学生,可以开设投资学、信用风险管理、固定收益证券、投资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模块课程;如果学生希望进入公司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则可以开设公司治理、金融市场学、内部控制、资本运作等模块课程;如果学生希望进入跨国公司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则可以增加相关的国际财务管理课程。
5. 重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财务理论的认识,而且是培养具有高素质能力人才的重要环节。
因此,首先要强化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财务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对于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等素质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不仅如此,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是检验财务管理理论教学中“教”与“学”效果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中,不仅需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而且要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从理论上研讨实践教学的内容、特色、创新等问题,以更好地支持财务管理专业持续发展。
其次,建立完善的校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应该重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理论研究,深入分析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应该吸收最新的教学理论和仿真技术。提倡以建构主义为指导,以现实中的财务管理案例为对象,通过仿真模拟技术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过程。
最后,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人才优势,帮助合作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使企业能够在合作中收益;另一方面高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与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开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8
2. 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会计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