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 14 期
总第 690 期
财会月刊(下)
教学之研究
审计课程教学的若干建议

作  者
郑英莲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财会系 武汉 430079)

摘  要

      【摘要】审计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它的特点是理论上较为抽象,实践性、综合性较强,教和学都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归纳和推荐了若干审计教学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审计理论   审计实务   案例教学

一、引言
目前审计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日新月异,审计领域不断拓宽,社会对复合型审计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培养审计人才要朝着国际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发展。但是审计学是一门公认的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究其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现代审计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普通高校审计学教科书的中有许多是西方教材的直译,语言表达不太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审计理论较为抽象。此外,审计实务很灵活、很丰富,教材、指南无法将实际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罗列出来,供大家探讨和学习,因为经济活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材只能将普遍性的一些审计思路、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介绍给学生。
第二,审计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学、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多个学科知识为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审计课程融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内容,所以学习起来要比其他课程难得多。
第三,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虽然审计理论的学习为实务操作提供了指导,但在实际运用中,很多地方都需要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合理、准确的判断,而与学生专业水平相符的综合性案例很难寻找。
另外,审计学的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其内容和方法上都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学生大都是初学者,甚至授课老师都没有从事审计实际工作。
针对上述教和学方面的难题,结合多年的审计教学经验以及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将教与学融合在一起,总结出自己浅显的审计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二、分析授课对象,找准审计教学第一堂课的切入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会计专业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有一种倾向:对会计学方面的课程如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看得重要,对其他的课程不太重视。比如认为审计课学不好大不了不做审计工作,会计工作做好就行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审计课程的授课老师,在第一堂课就要纠正这种错误的想法。
首先,从审计与会计的关系讲起,审计学与会计学之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会计是审计的基础,审计反过来促进学生对会计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拿一张会计报表或一张账页,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分析账表或账页出差错的原因,再提问:如果你以后走上了会计工作岗位,如何防止此类错误的发生?由此来突出学习审计的必要性。
其次,审计课的学习离不开国家的法律规章制度,特别是会计准则,再就是税法、经济法以及内部控制,因为它是审计所要参照的依据。
另外,在第一堂审计课,还要告诉学生审计课程虽然学起来较为枯燥或者有一定的难度,但非常实用,是会计专业课程中最能显示专业水平的一门课程。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三、对审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采用多种多样的讲解方法
学生在认识了学习审计的重要性之后,再进一步告诉他们:扎实的会计知识和审计理论是学好审计学课程的关键,下一步应认真学好审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进一步的审计实务学习奠定基础。
审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相对来说枯燥生涩,在讲解审计理论时,授课老师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对枯燥概念的理解。这些方法中比喻法、举例法较为常见。
一是比喻法,比如在讲解什么是控制程序和实质性程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将内部控制制度比喻为防止错误的围墙,检查围墙有没有漏洞,就是控制程序。如果有漏洞,则说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中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就大,没有漏洞则说明企业会计报表中产生错误的可能性较小。而实质性程序则是寻找具体的错误,内控制度有漏洞,我们就顺着漏洞的方向找可能产生的错误,漏洞越多时我们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成本去寻找错误,而没有漏洞的或漏洞较少的时候,我们可以花费较少或较小的时间与成本去寻找错误。
二是举例法,比如讲授重要性水平的高低与抽样数量的关系时,将一张报表重要性水平定为5万元,要比重要性水平定为较低的5千元的抽样要少一些。因为还要增加一个5千元与5万元之间的一个区域,所以重要性与抽样数量之间成反比关系。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这主要靠授课教师的经验来发挥,每个老师可能用的方法不同,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举例、比喻等一定的方法来理解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增加学生对审计学习的兴趣。
四、对审计实务采用案例教学法
审计实务部分是由会计知识和审计理论来奠定的,而案例教学能够有效将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案例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引导和指引学生参与到教学各个环节中,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标,但案例课投入与产出比并不都是尽如人意,往往会受教师能力水平、教师对课堂中未预料到的情况的控制,以及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案例课有时流于形式。
针对这种问题,需要授课教师在备课环节付出十足的努力,对每个实务环节,可以设计各个环节的小案例,然后再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案例。当然,案例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同时案例的设计要以审计工作底稿为载体,以报表项目和审计流程为主线,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设计各实务循环中的小案例。比如在销售与收款循环中,我们可以设计收入虚实的辨别情形,或者设计收入的入账时间正确与否;在采购与付款循环中可以设计虚列应付账款,增大成本费用调节利润和情形; 在生产环节可以设计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而对当期利润产生影响;在投资循环中可以设计成本法与权益法采用不当而对当期利润产生影响,在筹资循环中可以设计利息的计算是否有误等等。每个实务环节中的案例,不只有一种类型和形式,在授课教师的教案或者是脑海中都应该有三到五个不同的完整案例来供选择。
第二,各实务环节审计完成后,可进行上述案例综合在一起,汇总出所有调整分录,进行试算平衡,形成调整后的会计报表。
第三,尝试让学生设想被审计企业对审计调整的接受程度,与重要性水平来进行比较,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编制出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
教师在学生做案例的过程中,要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指导,要用合适的问题来引导点评学生案例的学习过程,并用结论性的总结来保证案例课堂有序进行,引导学生深入问题,切入教学重点。学生在课程上的学习完成了,就要走出去进行实地实战的锻炼。
五、建立审计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作为审计教师,应关注审计学术和实践的动态,积极参与实践,不断提高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让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审计这门课程的主动性。
作为审计教学的授课老师,应主动走入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或审计单位,参加实际的审计工作,积累实践经验,也可在学校的假期中,经常到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单位进行走访和调研,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地的审计业务,或者安排学生自己实习或就业,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会计教学实践基地。这样,不但增加了授课教师授课过程的务实性,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知识与能力之间是不能等同的,因为知识是可以传授的,而能力是无法传授的。要掌握审计技能,要靠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的、系统的模拟审计实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审计业务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从业能力。
对审计课程的教师而言要进行经常化的理论更新和实践锻炼。笔者建议如下:①设有会计审计专业的高校与各地主管审计的政府职能部门建立长期的联系,投入到他们的审计工作去进行实际的操练,除了规定完成课堂教学量之外,应规定审计教师的实际工作时间,并将此作为考核工作量、评定职称的基本条件。②创建教学实习基地,使教师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工作。③尽量让教师参加全国或地方的会计、审计社团活动,增加同实际工作多年的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资深学者或实际工作者指导工作,从中得到宝贵的经验和知识。④学校建立定期轮训制度,实行审计知识更新的培训。⑤加强审计教材的建设,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顾正娣,李晓东.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探讨.财会月刊,2008;18
3. 苏亚莉.《审计学》课程教学方法之我见.财会月刊,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