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 11 期
总第 687 期
财会月刊(上)
审计园地
近代民间审计诞生在英国的原因

作  者
鲁清仿(博士)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4)

摘  要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近代英法两国产生股票泡沫的背景及影响,然后从政治基础、信息传播介质、信息受众范围三个方面分析了近代民间审计诞生在英国而不是法国的原因。
【关键词】股票泡沫   近代民间审计   诞生原因

审计是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公元1720年,以南海公司主导的股票泡沫破灭导致对之进行的独立第三方审计揭开了近代审计的序幕,标志着近代审计在英国的诞生。在公元17世纪中期与18世纪初(公元1661 ~ 1721年之间),法国、英国两国资本主义经济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都是西欧殖民地强国。由于战乱与统治阶级的奢侈、荒淫无度,两者都遭受着巨额的国家公债与税源枯竭的财政危机,为解决财政危机,英国与法国采取了相似的激进的经济政策,这样在同一年(1720年)导致了法国“密西西比泡沫”的破灭与英国“南海泡沫”的破灭。本文根据相似的泡沫破灭给两国带来的相似的不利影响,分析近代民间审计为什么诞生在英国而没有诞生在法国的原因。
一、相似的逻辑,相似的泡沫
1. 法国密西西比股票泡沫形成背景。公元1653年,英法联军经过近二十三年的战争击败荷兰,取得了荷兰在美洲、亚洲的部分殖民地以及相关航道航行的权利。这样,英国与法国成为西欧最强的两个殖民地国家。公元1661 ~ 1715年期间,路易十四执政法国。由于路易十四穷兵黩武,法国常年陷于与英国等国家的战争,军费开支巨大,加上国内政治腐败堕落,王侯将相奢侈无度,政府欠下巨额的公债。1715年路易十四逝世,年仅七岁的路易十五即位,奥尔良公爵摄政。在其摄政初期,法国政府公债远比英国庞大,达到28亿法郎,相当于当年法国财政收入的26倍,法国政府实质上已破产。
奥尔良公爵急于拯救法国经济,以免财政危机演化成政治危机,他启用民间经济学家约翰·劳的金融计划以解决政府公债。该金融计划的核心是:当一国的就业不充分时,可以增加货币发行;通过货币发行在保持物价不上涨的前提下增加就业与国民产出,一旦国民产出增加,则对货币的需求就会进一步增加,从而促进就业与国民产出,如此循环就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此金融理论的诱惑下,奥尔良公爵于1717年批准了约翰·劳成立私人银行——通用银行(第二年更名为皇家银行)。在该银行成立的最初三年,由于货币发行适度且有贵金属作为担保,法国经济迅速恢复。随着银行发行的货币量越来越大,在约翰·劳的建议下成立法国印度公司(后称密西西比公司),主要在北美洲进行经营与掠夺以弥补货币发行所需的贵金属。后来,法国印度公司被法国皇室不断授权与合并,于1719年成为法国最大的股份公司。该公司成立以后,公司董事会并没有把心思放在经营与掠夺上,而是想方设法发行股票,然后将收入用于偿还公债与挥霍。随着股票的每一次增发,皇家银行也随之大量发行货币。同时,约翰·劳通过散布关于密西西比公司经营的各类利好消息,刺激人们疯抢密西西比股票,这样使得密西西比股票在短短六个月内从116法郎/股上涨到9 000法郎/股。
2. 英国南海公司泡沫形成背景。自1688年“光荣革命”胜利后直至1720年,威廉三世、安妮以及乔治一世相继成为英国的国王。同样,由于连年战事与王室的奢侈挥霍,英国也遭受了公债的巨大压力。
南海公司于1711年在英国皇室特许授权下成立,特许授权规定南海公司只能在南美洲区域经营且具有交通与对外贸易的专属权,其股东是时任英国皇室财政大臣的罗伯特·哈里,主管是约翰·布伦特(前刀锋公司主管),公司董事成员中的三分之一具有显赫政府职务,如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罗伯特·本森等,但是这些董事成员没有一位到过南美洲,更别说具有南美洲经营的经验。南海公司成立的初衷旨在通过掠夺秘鲁、墨西哥等南美洲地区的财富来缓解英国政府公债压力。但是由于南美洲地域当时不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南海公司在成立初期及以后近十年的期间,对南美洲的经营很惨淡,因此,南海公司的股价也波澜不惊,表现平平。到1715年底,乔治一世继位,英国由托利党转为由辉格党执政(由托利党主导的南海公司,在布伦特的精心操控下转为了由辉格党主导,且乔治一世成为公司的股东),此时英国公债进一步沉重。到了1719年,天时、人和的天平转向了南海公司。在布伦特处心积虑的策划下以及接受巨额贿赂的财政大臣艾思拉比与邮政大臣克莱格斯父子在上下议会的游说下,南海公司成功接手了英国政府债务,成为继英格兰银行、东印度公司后掌控英国政府债务的三大金融机构之一。南海公司接手英国政府债务计划实质上是布伦特复制了1719年法国的约翰·劳的金融计划,使该金融计划在英国复制式实施。
3. 英法两国股票泡沫的形成。从1719年约翰·劳金融计划的实施直至1720年“密西西比泡沫”破灭之前,短短半年,密西西比股票从最初的116.1法郎/股疯涨到9 000法郎/股。即使这样,在股票泡沫破灭之前,贵族、主教、商人以及小市民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抢购股票。约翰·劳也因此被法国皇室授予公爵称号。
近似的疯狂也在英国上演。1720年1月南海计划被提交到议会讨论时,南海公司股价不到120英镑/股,而到计划通过以及新闻媒介对其各类经营计划盲目报道时,即1720年底,南海公司股价已达1 100英镑/股。在南海公司股价上涨的示范下,全民炒股,整个伦敦股票市场所有的股票(已近200只)价格上涨幅度最小800%,而最大的高达6 000%。       
二、相似的悲剧,迥异的查处方式
相继发生在法国、英国的股票泡沫破灭,给各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各自政府也调查、处置了始作俑者。
1. 法国“密西西比泡沫”破灭的悲剧及查处。不到两月,密西西比股价从9 000法郎/股下跌到不足1 000法郎/股,比股价下跌更厉害的是皇家银行发行的货币,直至停止使用发行的货币。这标志着法国皇家银行的破产与法国金融系统的崩溃。
于是,整个巴黎陷于一片恐慌、愤怒之中,街头暴力事件激增。奥尔良公爵为稳定社会,把约翰·劳驱离了法国。昙花一现的虚假繁荣给君主专制的法国带来的伤害只能留给时间的手慢慢抚慰。
2. 英国“南海泡沫”破灭的悲剧及查处。南海公司的股价也如过山车般,不到八个月价格攀升到1 100英镑,随之三个月又跌回到120英镑的起点。尽管“南海泡沫”破灭对英国的金融及财政的影响不及法国深重,但是对英国社会稳定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法国。新闻媒介在股价上升时兴风作浪,在股价严重下挫时推波助澜,煽动着英国各个城市市民每一根绷紧的神经。股价的骤跌使满怀憧憬的股民陷入无尽的懊悔与愤怒,撼动着英国社会稳定的根基。英国议会紧急成立特别委员会调查南海事件。1721年初,查尔斯·斯奈尔向议会递交了调查报告,英国国王与议会依据该报告对重大责任人进行了批捕与查处。
特别委员会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对南海公司进行调查,以及独立的第三方依据调查结果出具调查报告,标志着近代民间审计在英国的诞生。
三、近代民间审计诞生在英国的原因
尽管英法两国都是近代殖民地强国,但是民间审计的诞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与物质条件。对比近代英法两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英国具备了近代民间审计产生的条件,而法国不具备。
1. 君主立宪制是近代民间审计产生的政治基础。已故杨时展教授在给文硕院长《世界审计史》作的序中指出: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尽管英国“光荣革命”形成“议会至上”的民主政治体制与现代民主政治具有较大差异性,但是其对民间审计的诞生至关重要。在1688年以前,英国实行的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租税沉重,庇护天主教打击新教,“圈地运动”导致英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在1640年爆发了以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为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近50年的内战,于1688年资产阶级政党最终以政变的形式通过了《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权,议会成为英国唯一立法机构与征税机构,国王被剥夺了组织法庭、军队及干涉议会等权利,但是国王仍在政治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下议会的建立与议员在一定范围内的普选以及对国王权利的限制,这样,近代民主政治体制在英国建立了。
在1794年“法国大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之前,法国一直是封建君主专制,森严的封建等级、根深蒂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严厉的行会保护制度、对君王的绝对服从,这样的政治气候只能产生为皇家服务的对下级进行监督的国家审计而不能产生民间审计。
职业会计师查尔斯·斯奈尔接受特别委员会的委托,对南海公司进行独立调查并出具调查报告,此事件标志着近代民间审计在英国揭开了序幕。然而,它与近代国家审计存在两点差异性:第一是调查者独立于双方;第二是被调查者不是调查者的下级。这两项差异是近代民间审计诞生的前提条件。
2. 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信息的可鉴证性是近代民间审计产生的物质基础。“南海泡沫”破灭导致英国各个城市的市民对议会与国王的严重不信任与愤怒,为避免社会危机,议会与国王聘请知名的独立第三方职业会计师进行调查以增强调查结果的可信性。审计的本质是一种增强除责任方以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鉴证业务。
(1)变化的英国社会阶层结构以及狂热的全民投机性。农奴制的废除以及自13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使英国广大农民成为手工业者。行会制度的削弱使大批小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破产。这些失去生产资料的人大量涌入城市,成为中下层居民。在“南海泡沫”日益膨胀的进程中,南海公司为了尽可能地卖出股票,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吸引中下层居民参与“饕餮盛宴”,而对上层贵族则提前销售股票或贿赂,这样形成了英国“全民炒股”的盛况,一旦股票泡沫破灭,就造成了全民灾难。而在法国,土地封建所有制以及行会的严格管制,使得工业化进程缓慢,由此没有形成“全民炒股”。“密西西比泡沫”破灭只是对巴黎以及整个法国的金融体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并没有危及社会稳定。
(2)信息不对称、纸质传播介质及信息的可鉴证性。在英国,纸质新闻媒介在泡沫破灭前后推波助澜。在泡沫形成初期,掮客与股票发行人充分利用信息不对称,雇佣新闻媒介作为鼓吹手,鼓吹各个股份公司的经营计划,刺激市民的投机性;在泡沫破灭之后,新闻媒介又群情激奋,煽动悲情,引起社会暴力事件,危及社会稳定。而在法国,关于股票的各类消息主要是通过咖啡馆内人与人之间口头直接传播,由此限制了各类消息传播的范围。
对比英国与法国,新闻媒介对信息预期使用者的影响范围、使用者的心态以及事后对信息的可鉴证性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3)两次股票泡沫破灭带来的制度缺陷反思客观上对民间审计产生了需求。英国伦敦证券市场在17世纪末经历了第一次股票泡沫破灭,1690年有93家股份公司的股票进行买卖,而到了1698年由于公司倒闭,只剩下20只股票进行买卖。30年以后,相似的疯狂再次发生。在1720年,可供买卖的股票数量猛增到200家,但是在“南海泡沫”破灭以后的1721年股票数量锐减到8只。
不足30年,英国经历了两次股票泡沫破灭的打击,期间英国政府也颁布一些法案以规范股份公司的设立与交易,但效果并不显著,且第二次比第一次对英国的打击更为严重。
综观英国近代大型股份公司的设立,几乎每一个股份公司的股东中都有英国王室成员。然而,股票发行以后,进行股票炒作的是广大中小股民。所以当泡沫破灭以后,各个城市的市民也即广大中小股民客观上就对议会与国王产生了不信任,第三方独立调查也就产生了,这样就为近代民间审计在英国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注】本文系河南省财政厅2013年项目“河南省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文硕.世界审计史.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