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 6 期
总第 682 期
财会月刊(下)
教学之研究
会计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作  者
甘 敏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广州 511363)

摘  要

【摘要】,如何创新会计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会计实验的教学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会计实验教学和会计实验教学传统模式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会计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并探讨了该模式的内涵、特点、程序及案例,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校   会计实验教学模式   探究性实验教学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会计实验教学是强化实践环节的一种基本教学方式。通过会计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然而现实中,会计实验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一、会计实验教学现状反思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不少高校建立了会计实验室并配备了相应的实验设备,以更好地开展会计实验教学。但大多数高校会计实验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即由教师讲解或演示实验过程,然后给出一些经济业务项目,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写,学生记。学生要按教师设计好的方案,模仿着开展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它旨在“照单抓药”,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新的想象力往往被压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被动地模仿教师的操作技能,丢失了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埋没了求知似渴、主动探索的潜力。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报账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它把实验看作是一种技能训练,就是教会学生进行账务处理,未能从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质上去培养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传统会计实验教学仅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较低层面上,学生往往只关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难以领会会计信息的真实价值,更谈不上培养深刻的思考能力和再学习能力。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1. 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将探究定义为“探索研究”或“探寻追究”。从基本含义上讲,探究的目的是获得知识、学问和真理,探究的途径或方法是搜寻、调查、研究、检验。
美国学者杜威最早提出要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20世纪初,美国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通过直接教学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科学知识、概念和原理是科学的教育方法”。但是,杜威不赞同这种纯书本学习的观点。他指出:“科学教学过于强调信息的积累,而对于科学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和态度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2. 会计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是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会计探究性实验教学是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式实验过程,让学生参与讨论、参与决策、参与评价。会计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不再一味地看教师做,听教师讲,而是在确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自己进行方案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做出结论,改变了过去教学过程全由教师大包揽的状况。探究性学习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切实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课堂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实施会计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会计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三是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传统的会计实验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无暇顾及创新思维。会计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思考,从中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四是有利于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会计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更多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实验,大家一起参与实验过程,共同讨论、共同决策、共同评价。它强调人与人进行交流沟通,强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其沟通协调能力。探究性实验教学还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会计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程序
探究性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包括六个环节,即: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表达和交流、反思与评价。
1. 提出问题。会计探究性实验教学以问题为提领,围绕问题而展开。问题是实验探究的前提,而问题源于对企业实际经济业务的处理或实验处理结果的思考,创设与探究实际经济业务处理问题的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这一环节必须起导向作用,着力构建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深人思考,发现问题并从中提出一个经过探究实验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建立假设。通常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立刻会引起学生的解释欲望,学生试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处理作出判断,提出解决方案。其实,这种判断和解决方案是根据学生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所建立的一种假设。学生的假设既为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提出了方向,又在假设过程中得到了探究性训练。教师在这一环节必须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浏览等途径,筛选其中有用的信息,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假设。
3. 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是实验探究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实验方案要使探究的操作步骤有序、有据,而设计实验方案是从操作的角度将探究的猜想具体化、程序化。一般先根据探究要求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根据方法确定所需的实验材料,最后按这些方法构思出操作步骤。教师在这一环节必须引导学生根据假设,设计合理、详细的实验探究计划,并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适当的指导。
4. 实施实验方案。事实是检验结论的唯一标准,假设的真伪只有通过实验来验证。如果不进行实验,实验探究便无法进行下去,所探究问题的结论也不可能形成。教师在这一环节必须引导学生根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规范操作,如实记录数据。
5. 表达和交流。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与实验前的猜想进行对比。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应组织小组或班级进行讨论,让学生交流参加实验的体会,哪怕是一点心得和认识,实验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虚心倾听别人的见解,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努力完善整个实验计划。
6. 反思与评价。这一环节实际上是一个总结经验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表述是否科学,提出的猜想是否被事实与证据所证实,设计的方案是否有效,给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等进行反思与评价。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这种反思与评价需要学生从全面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问题,促使学生用严谨的态度来进行实验探究。
四、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
1. 实验内容:探究错账更正的方法。
2. 实验形式:分组实验。
3. 实验材料:记账凭证、账簿、钢笔、直尺。
4. 实验过程:围绕错账更正方法的实验内容,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以互问互答的方式完成上述会计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六个基本程序。
师:会计账簿登记的依据是什么?
生:会计凭证。
师:会计人员在登记账簿过程中如果发现金额出现错误,那么如何去更正?
屏幕显示画面①:账簿记录1页,其中有一笔转字29号的经济业务,正确金额应为3 684.00元,但误记金额为6 384.00元。

 

 

 

生:直接在账簿上进行更正。
师:假设这个思路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大家动手实验,将账簿记录的错误金额更正为正确金额。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出以下操作要点。操作要点①:有的小组将错误金额中的所有数字“6 384.00”全部划线,并在划线上方空白处填写数字“3 684.00”;有的小组只将错误金额中的个别数字“63”划线,并在划线上方空白处填写数字“36”。操作要点②:有的小组划一条线以示注销;有的小组划了几条线以示注销。操作要点③:有的小组用红字划线以示注销;有的小组用蓝字划线以示注销。操作要点④:有的小组用红字在划线上方空白处填写正确的数字;有的小组用蓝字在划线上方空白处填写正确的数字。)
师:大家很快完成了实验操作,各个小组互相讨论一下,哪些操作要点是可取的?
(各小组学生围绕上述四个操作要点各抒己见,积极表明自己的观点,又反驳与自己对立的观点。在争论中大家意见渐趋一致,紧接着教师用提问方式总结观点。)
生:应将错误金额中的所有数字“6 384.00”全部划线,并在划线上方空白处填写正确数字“3 684.00”;应划一条线以示注销;应用红字划线以示注销;应用蓝字在划线上方空白处填写正确的数字。
师:为什么只划一条线,而不是几条线?
生:划一条线可以使原有数字清晰可辨,以待备查;若划几条线,原有数字不易辨认。
师:为什么用红字划线,而不是用蓝字划线?
生:红字可以表示“删除”或“冲销”的意思。
师:为什么用蓝字填写正确的数字,而不是用红字填写正确的数字?
生:蓝字可以表示“补充”的意思。
师:大家通过实验,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出操作要点,这种操作方法称之为“划线更正法”。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填写正确数字时还须由更正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以明确责任。
生:实验时我们都忽略了这点。
师:账簿记录错误已经得到更正,似乎证明了我们当初假设的思路是正确的。
屏幕显示画面②:账簿记录1页,其中为转字29号的经济业务,原误记为6 384.00元的错误金额已经更正为正确金额“3 684.00”。

 

 

 


师:大家看另一画面,你能发现什么?
屏幕显示画面③:记账凭证1张,凭证上正确金额3 684.00元误记为错误金额6 384.00元。

 

 

 

 

 

生:记账凭证的金额有错误。
师:记账凭证的错误与账簿记录的错误同出一辙?
生:它们的错误相同是因为账簿是依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的,记账凭证错会导致账错。
师:分析得很正确,大家再思考,“记账凭证错导致账错”的情形,我们可以采用“划线更正法”吗?
生:当然可以。账簿记录的错误金额可以划线注销并更正,记账凭证上的错误金额也可以划线注销并更正。
生:不过,会计原理告诉我们,记账凭证上的金额不允许直接更改或更正。
生:既然不允许直接更正,那么那我们干脆不更正记账凭证上的错误金额,只更正账簿记录上的错误金额,这样总算可以了吧?
生:只更正账簿记录的错误,不更正记账凭证的错误,就会导致账簿记录的金额与记账凭证的金额不一致,这显然有违于“凭证是账簿登记的依据”原则。
师:大家讨论得很好,“划线更正法”对于“记账凭证错导致账错”的更正还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生:看来“划线更正法”并不是万能的。
师:的确是这样。因此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当初假设的实验思路。当我提出“如何更正账簿记录金额错误”这个问题时,大家只考虑了“账簿记录金额错误”这一事实,而没有考虑“账簿记录金额错误”产生的原因,这样就忽略了另一条实验思路,因此我们应完善一下当初的思路,即应从“账簿记录金额错误产生的原因”这个角度来设计实验思路。一般来说,对于“记账凭证正确而账错”的情形可以采用“直接在账簿上进行更正”,即采用“划线更正法”,而对于“记账凭证错导致账错”的情形就不能采用“划线更正法”。
生:那“记账凭证错导致账错”的情形该用什么方法处理呢?
师:这是我们下次实验课所要探讨的内容,大家课后可以先行思考。
【注】 本文系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校级课题(课题编号:XJKT2012A012)的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靳玉乐.探究教学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甘敏.浅议错账更正的方法.科技信息,2009;15
3. 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4. 常小勇,孙毅等.会计综合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组织与考核.财会月刊,2013;2
5. 杨定泉.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初探.财会月刊,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