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 664 期
【作 者】
周咏梅(教授) 李 茜 王孟龙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 青岛 266071)
【摘 要】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基金会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从基金会效率、财务稳定性和发展能力三方面构建了基金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为基金会信息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财务分析工具。
【关键词】 基金会财务分析 基金会效率 财务稳定性 发展能力
一、引言
现代社会中财务分析已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任何组织的利益相关者都需要通过财务分析获得有效的信息,从而进行科学的决策。财务分析离不开财务分析指标,营利性组织经过长期的积累,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相对成熟统一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而非营利组织尚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非营利组织类型的复杂性、组织目标的多样性及其绩效衡量的多元性。鉴于此,笔者认为在短时间内构建统一的非营利组织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选择有代表性的非营利组织,根据组织目标、运营特点构建不同类型非营利组织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基金会是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捐赠的财产, 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 依法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组织。改革开放后,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和制度形态,我国的基金会发展迅猛。据基金会中心网统计,截至2012年7月25日, 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基金会总数已达2 735家, 资产总额450多亿元。基金会在动员民间力量、促进社会发展、扶贫助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成为我国公益事业领域的风向标和催化剂。
然而,基金会并非“德行完美的神话”。2011年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中华慈善总会“尚德诈捐门”、青基会“中非希望工程”、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善款放贷”等一系列事件,严重挫伤了公众对基金会的信心,公众通过慈善基金会进行的捐赠大幅降低,慈善基金会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机之中。危机的发生使人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加强基金会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迫切性,财务分析指标是加强基金会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有效工具,构建一套基金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可以对不同规模的基金会进行分析,揭示其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基金会管理者优化管理、社会公众监督基金会运作以及政府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提供一个基本的分析工具。值得欣喜的是,在社会公众的推动下,基金会已成为我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对外公开披露组织信息和财务信息的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组织网和基金会中心网上我国两千多家基金会的财务报告和其他相关信息都可以查询到,这为基金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应用、分析和完善提供了基本条件。
二、国内研究文献简述
我国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不多。目前关于基金会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从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针对基金会法律制度、产权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针对基金会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在笔者查阅到的相关文献中,王劲颖(2007)对《基金会管理条例》所涉及的指标项目中的数据范围进行了探讨,为规范构建财务指标提供了思路;徐宇珊(2007)根据基金会财务报表数据构建了基金会资源特征指标体系,包括基金会使用资源与获得资源相关的指标;葛道顺等(2009)对基金会发展、募捐款和投资及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理论界应重视基金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彭君(2010)分析了目前我国基金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其成因,从全面预算管理、风险识别及防范、财务分析等方面构建了公募基金会的财务管理体系;颜克高(2012)在分析公益基金会的理事会特征与组织财务绩效研究时,从财政绩效、公众支持度、公益性和筹资能力四方面构建了反映基金会财务绩效的评价指标。
上述文献虽然涉及基金会财务指标,但受研究主题的限制,都没有专门研究基金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忽略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未考虑基金会不同的财务信息使用者对指标的关注程度,因而目标性和实用性较差;二是未形成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难以全面反映和分析基金会运营状况和绩效。
鉴于此,笔者试图借鉴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在分析基金会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基金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三、基金会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分析
基金会的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资源捐赠者、政府相关部门、债权人、基金会的理事会成员和管理者等。
1. 资源捐赠者。资源捐赠者是基金会的主要资源提供者,目前我国基金会9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捐赠收入。相关研究表明资源捐赠者最关注的是其所捐赠的款项和物资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以及使用的效率和效果。Chemy(1992)认为,捐赠人最关注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效果,更愿意选择那些能够说明具有最大可能性最大化资源效用的非营利组织。Weisbrod和 Dominguez(1986)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效率指标对捐赠人来说是十分有价值的。李静(2006)通过对我国企业的调查研究,指出捐资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及组织规模没有过多的要求,但需要更多能直接反映非营利组织使用资源效果的信息。另外,研究表明除了要了解一个非营利组织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之外,捐赠人还希望知道该组织能否持续存在和发展, 非营利组织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应该便于捐赠人分析组织能否在未来持续地运营下去。
由上述分析可见,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下,捐赠者对基金会进行捐赠决策时,必然关注基金会的财务状况,希望借助基金会财务报告和财务指标,分析比较基金会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了解基金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以及基金会财务稳定性和持续发展能力,以便最终做出自己今后是否捐赠以及捐赠金额的决策。
2. 政府相关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如民政、税务、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基金会负有管理和监督的职责,他们主要关注基金会运营的合法、合规和有效性。在对基金会进行评估或审计时,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借助反映基金会财务状况、运营效率和财务稳定性方面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判断。另外,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时,要在不同的非营利组织(包括基金会)之间做出选择,也要借助于反映基金会公益性和运营效率的财务分析指标做出分析判断。
3. 债权人。虽然基金会主要资金并非来自债权人,但在资本难以维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其也会借入部分外债。另外,基金会在一些业务活动结算中也会形成一些短期结算性债权人,如供货商。可见,基金会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和供货商,他们主要关心组织的偿债能力、财务稳定性,以确定向基金会所提供的资金是否安全以及基金会是否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金,以便决定是否继续向其提供更多的贷款或商业信用。
4. 基金会的理事会成员和管理者。基金会的理事会成员和管理者是基金会受托责任的履行者,也是基金会日常运作及公益活动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公益基金会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并不断壮大,他们必然需要借助于财务分析,全面了解基金会目前的财务状况,包括基金会收入结构、公益支出与总支出的比重、日常开支情况、行政支出数额及基金会负债情况等。同时,他们还需要了解基金会对现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了解基金会资产的流动性,发现基金会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有效控制和科学规划。
综上所述,基金会信息使用者对基金会信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金会的效率和效果、财务稳定性和发展能力方面。
四、基金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财务分析指标的特点
财务分析是根据有关信息资料(主要是财务报告),运用特定方法,对组织财务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反映组织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报表使用者的相关决策提供主要信息支持的一种分析活动。财务分析指标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以财务报告为基础;②反映可以以价值衡量的经济业务;③受会计准则等会计规范的影响。基于财务分析指标的特点,笔者认为财务分析指标并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全部需求,如对信息使用者关注的资金使用效果,基金会资金使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受益者的满意度及基金会的社会贡献,这些信息难以用价值反映,难以构建相应的财务分析指标。因此,对于以非财务信息反映的相关信息难以通过构建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分析。
(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根据基金会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及财务分析指标的特点,笔者认为基金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应从三方面构建,即基金会效率、财务稳定性和发展能力,参见下表。其中:基金会效率是基金会在提供公益活动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反映了基金会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财务稳定性是基金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反映了基金会财务状况对维持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程度;发展能力是基金会未来持续运营的能力,反映了基金会未来发展的潜力。
1. 基金会效率。理论上讲,社会公众之所以会选择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去提供公益服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这类非营利组织管理效率的信赖。与政府组织相比,根植于民间的基金会更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并知道怎样高效地满足这些需求。这就要求基金会在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时必须有更好的服务,更高的效率,追求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因此,高效率是基金会信息使用者对基金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基金会存在的条件之一。
一般意义上的效率是指组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对于基金会而言,投入体现为一定时期的全部支出或费用,产出体现为其提供的公益服务(一般用“公益活动支出”反映)。因此,基金会效率是指基金会在最小化投入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公益服务的能力。
基金会效率可以从总体效率、运营效率和筹资效率三方面反映和分析。其中,总体效率反映基金会经过筹资活动和用资活动最终提供公益服务的效率,运营效率反映用资环节提供公益服务的能力,筹资效率反映筹资环节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1)总体效率。基金会总体效率指标可采用“公益服务价格”指标反映。该指标越高,表明基金会总体效率越低。
公益服务价格=
式中:分子反映了捐赠人由于捐赠的“抵税效应”,所捐出的一元钱的实际成本;分母反映了基金会将捐赠收入转化为公益服务的程度,即捐赠人捐赠的一元钱最终有多少用于公益服务;两者之比反映了基金会向受益人提供每元公益服务的税后成本。
(2)运营效率。对于基金会而言,其运营效率体现在其提供公益服务的能力上,一般可用“投入产出比率”和“公益支出占上年总收入比率”指标反映。
投入产出比率= ×100%
投入产出比率能反映基金会在多年所有支出(投入)中用于公益活动支出(产出)所占的比率,该比率越大说明基金会的运营效率越高,对社会的贡献率就越大。
公益支出占上年总收入比率= ×100%
公益支出占上年总收入比率反映了基金会通过运营将从社会上募集的收入转化为公益服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基金会公益能力越强,效率越高。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第 29 条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3)筹资效率。基金会为了实现其宗旨和目标,需要通过营销活动筹集所需的资金。基金会筹资效率可用“筹资费用率”指标反映。
该指标反映了基金会筹集资金的成本水平,筹资费用率越高说明基金会筹资效率越低。我国相关法规目前尚未对筹资费用率做出规定。根据智能捐赠联盟(BBBWGA)的调查显示,美国民众认为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比率应控制在20%至30%之下,而美国慈善协会则认为筹资比率应控制在35%以下。
筹资费用率= ×100%
式中:年度筹资费用应为基金会当年为筹资所花费的资金数额;年度筹资总额反映基金会当年筹集到的全部资金,应为基金会当年全部收入额扣除政府专项拨款以及政府给予的补贴额的余额。
2. 财务稳定性。基金会财务稳定性可以从偿债能力、净资产保全、公益支出变化情况三方面反映。
(1)偿债能力。较强的偿债能力是维持基金会财务稳定的基本条件,由于基金会的债务比较少,且大多是流动负债,所以重点反映其短期偿债能力,可采用“营运资本比率”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基金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营运资本比率= ×100%
其中,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净资产保全。从财务角度看,基金会必须保持净资产为正,才能保证其持续运营下去。Trussel和Greenlee(2004) 认为,一个非营利组织三年里的净资产显著减少(显著减少是指至少20%的下降),则可以认为该组织出现财务困境,财务稳定性较差。因此,我们选用基金会“净资产变化率”指标反映基金会净资产保全情况。
净资产变化率=
×100%
该指标结果为正数,说明当年净资产规模增大;结果为负数,说明净资产规模下降;若基金会连续三年净资产变化率呈下降趋势,则说明基金会财务稳定性较差。
(3) 公益支出变化情况。一般国家对基金会公益支出占总收入或总支出的比率都有规定,基金会的公益支出连续下降则说明基金会提供公益服务的能力在下降,反映了基金会总体财务状况不佳。
公益支出变化率=
×100%
该指标结果为正数,说明基金会当年用于公益项目的支出较上年有所增加;结果为负数,说明基金会当年用于公益项目的支出较上年有所下降;若基金会连续公益支出变化率三年呈下降趋势,则说明基金会财务稳定性较差。
3. 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衡量基金会能否长久运作下去的重要指标。从财务角度看,影响基金会未来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基金会收入和规模的增长能力,具体可用“总收入增长率”、“投资收益率”、“总资产增长率”三个指标反映。
(1)总收入增长率。
总收入增长率= ×100%
该指标反映基金会每年全部来源的收入总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的比率,表示基金会当年收入较上年增长情况。该指标结果为正,表明当年收入较上年有所增加;如果为负数,说明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理论上说,该指标值越大越好。
(2)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 ×100%
在安全性和流动性有保障时,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基金会运作资源获得收入的能力越强,对基金会未来发展越有利。从基金会发展趋势看,通过运营基金会资源获得投资收益,是基金会扩大收入来源、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3)总资产增长率。基金会总体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基金会的未来发展以及社会影响力,一般认为,总体规模越大,基金会抗风险能力越强,发展能力越强。基金会规模一般用总资产表示,“总资产增长率”指标反映了基金会规模的变化情况。
总资产增长率= ×100%
4. 综上所述,笔者从基金会效率、财务稳定性和发展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了由“公益服务价格”等10个指标构成的基金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本着简化和实用的原则,对于一些反映内容相近又具有互斥性或包容性的指标,进行了必要的筛选。如一些管理规范要求的行政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该指标与“投入产出比率”属于互斥性指标,投入产出比率高,行政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必然低,二者选其一即可说明问题。受财务分析本身的限制,该指标体系中尚缺能反映基金会运营效果的指标,这也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注】 本文系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研究”(项目编号:J10WG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2004-02-11
2. 王劲颖.关于《基金会管理条例》所涉及财务指标的探讨.社团管理研究,2007;1
3. 徐宇珊.我国基金会资源特征的指标构建——基于年度财务报告的分析.学会,2007;5
4. 葛道顺,商玉生等.中国基金会发展解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 彭君.公募基金会财务管理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010
6. 颜克高.公益基金会的理事会特征与组织财务绩效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