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 25 期
总第 629 期
财会月刊(上)
审计园地
企业成本费用造假手段及其甄别

作  者
钱 薇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科研处 郑州 450012)

摘  要

     【摘要】由于不同企业和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不一样,造假的动机和手段也就不同。一般而言,造假主要集中在隐瞒或虚构收入和虚高或虚减成本费用等方面。本文通过对企业在成本费用方面造假情况的梳理,总结了成本费用造假的惯用手法,并指出了相应的甄别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成本费用   造假   影响   甄别

一、成本费用造假手段及其影响
1. 混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
(1)对固定资产运杂费、安装费等的造假。企业为了虚减损益,就通过虚高费用的办法,把应计入固定资产的运杂费、安装费等直接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影响纳税。另外,存货采购费用一般应计入存货成本,企业却将其统统计入期间费用,导致资产虚减,期间费用虚增,影响当期损益。
(2)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设备,对利息费用和外币折合差额的处理。按规定,与引进设备款有关的利息费用和外币折合差额均应计入引进设备的资产价值,予以资本化,企业却擅自将其计入期间费用。这不仅偷逃了企业所得税,也使该项资产的货币计量发生错误,进而会影响该项资产投入使用后折旧的计提,并影响纳税。
(3)将自用产品用于在建工程时造假。一是将自用产品的成本挤占生产成本,不计入在建工程,虚高生产成本,虚减在建工程;二是不按照视同销售的要求来计算并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
(4)月末分配应付职工薪酬时,将在建工程人工成本挤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或期间费用,导致在建工程成本虚减,虚高库存商品成本或期间费用,影响资产计量和当期损益。
(5)自制设备耗用原材料时造假。企业为了少交增值税,故意将工程领用原材料挤入生产成本,这样不仅会影响在建工程成本,从而影响固定资产成本,而且会虚高产成品成本,虚高主营业务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