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 26 期
总第 594 期
总第 594 期
财会月刊(中)
理论与探索
【作 者】
何承丽 瞿海华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成都 610064
【摘 要】
【摘要】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小盘股效应在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小盘股效应研究取得的成果,然后从沪市随机选取40只股票,并对其在2007 ~ 2009年的收益率进行实证研究,讨论这三个时期沪市是否存在小盘股效应,并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 小盘股效应 股票市场 收益率
一、小盘股效应概述
小盘股就是发行在外的流通股份数额较小的股票,根据总股本和流通股本的规模来划分,小盘股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总股本和流通股本都比较小的小盘股,这被称为真正的小盘股;二是流通股本小但总股本大的小盘股,也就是所谓的假小盘股或暂时的小盘股;三是流通股本大但总股本较小的小盘股,通常被称为假大盘股。我国现阶段一般将总股本不超过一亿股的股票都称为小盘股。随着我国对限售股的解禁,各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本和总股本趋于一致。
小盘股效应又称规模效应、公司效应,是指投资于小市值股票所获收益比大市值股票收益高的金融现象。最先发现这一金融异象的是美国学者Banz。1981年,Banz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全部股票为样本,对这些股票1931 ~ 1975年间的月收益进行了研究,发现市值最小的10%的股票比市值最大的10%的股票的平均年收益要高,这种股票市场异象被命名为小盘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