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 498 期
【作 者】
黄丽霞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 银川 750021
【摘 要】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许多国家将国际会计准则作为趋同的目标,对自己国家的会计准则进行重新修订,并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活动中采取了许多相应的措施,这对加快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趋同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现状
我国在促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我国在1992年年底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并颁布了16项具体准则和多项具体准则征求意见稿,当时的会计准则主要参考国际会计准则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会计准则,通过比较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因此,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基础较好。
2006年2月15日,我国在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正式发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并已于2007年1月1日开始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组成,在体系的完整性方面比原会计准则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有效的国际会计准则有40余项,对比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只有个别方面存在一些差异,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正在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有助于推动我国完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并有利于投资者做出理性决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能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有助于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另外,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也考虑了我国的具体国情。高质量的全球公认的会计准则体系不仅对维护和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益,而且对包括我国在内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都非常重要。尽管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立的总体思路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趋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改革是“全盘照搬”。相反,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中,必须兼顾由我国特定的商业、法律、税收等背景所决定的特殊国情。